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宁明县:打活“客土回填”“互助联营”两张牌

左江日报 2015-12-25 05:46 大字

宁明县在甘蔗“双高”基地建设过程中,重点打活“客土回填”和“互助联营”两张牌,“双高”基地建设亮点纷呈。“客土回填”保土壤肥力

宁明县“推坡填沟造平地”甘蔗“双高”示范基地位于城中镇馗塘村和宁明华侨农场馗塘分场322国道旁,距县城6公里。2015年8月1日,现场点第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第一期工程规划面积1000亩,实测面积为1053亩。

第一期工程项目区原有4座山坡,最大坡度25度,最大落差7米,涉及蔗农128户,需搬迁坟墓55座;地处膨润土矿床地带,地表土属于半湿地类型,土壤耕作层30-40厘米,30-40厘米以下为膨润土层。目前,示范基地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已落实实施主体和建设主体,项目区共开挖土方7.02万立方米,剥离表土0.98万立方米,表土回覆0.98万立方米,水沟和低洼地填土方7万立方米,客土回覆3.74万立方米,推平山坡2座,填平山沟1条,项目区所有地块坡度降至7度以下。推坡填沟土地平整后,该县组织相关单位加班加点,已调运700余车总计6000余立方米滤泥到项目区地块沤制,待后作为有机肥全面撒施田畦表面,既改善了耕作条件,又保证了地块肥力。

宁明县城中镇馗塘村“推坡填沟造平地”现场点作为崇左市第一个实施“推坡填沟”工程的“双高”糖料蔗片区,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先驱性。其中的亮点就是“客土回填”措施。

城中镇馗塘村现场点属于膨润土矿区,设计难度很大。土壤的耕作层只有30-40厘米,相当于地块上只是覆盖着薄薄的一层表土,如设计不当,会导致推坡填沟过程中耕作层被掩埋,造成地块有机质含量较低、肥力不高、保水保肥能力低下等,影响“双高”糖料蔗的生长。针对项目区内的地块耕作层厚度不够的现象,该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现代化项目建设模式,结合耕地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形式,实施了“客土回填”这一创新措施:施工队将附近中储粮和古鼎香项目区内的肥沃耕地表层土剥离装车进行集中堆放后,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推坡填沟”及土地平整工作,对30厘米表土进行剥离,保留耕作层面的土壤,收集表土后运到低洼地带回填,合理利用,高标准完成项目区内的“推坡填沟造平地”工作,保证了项目区平整后表土耕作层肥力,也符合目前国土部门节约用地原则。经区、市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定,该片区符合“双高”建设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标准要求。“互助联营”解决“用工难”

为解决甘蔗种植“用工难、用工荒、用工贵”问题,加快甘蔗砍运种步伐,提高种蔗效率,该县海渊镇党委、政府以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为契机,在蔗园村江底屯积极探索“互助联营”模式,将蔗农与蔗农、蔗农与农机公司和蔗糖企业之间紧密联系起来,实行甘蔗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管理、统一分红模式,实现备耕、种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截至目前,全镇在江底屯共组建农民“甘蔗互助联营社”4个,联营涉及面积350亩。通过农民“甘蔗互助联营社”的组建,不仅方便管理,还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具体工作中,海渊镇注重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该镇组建工作组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互助联营社的前景和好处;村委会及各村民小组还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向蔗农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有效促进蔗农积极参与农民互助联营社组织。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该镇于2014年11月启动农民甘蔗互助示范点工作,选择蔗园村江底屯为试点。试点屯首先按“双高”标准要求,实施土地平整及“土地小并大”工作,再确定“小并大”后各农户面积和土地重新分配方案,选择平坦、连片10亩以上、符合机械化作业要求的地块,由各农户自由组合,成立农民互助联营社。互助联营社5—10户不等,但地块全部打破田埂,统一经营,方便实施全程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

成立农民互助联营社理事机构。及时成立农民互助联营社理事小组。甘蔗联营理事小组根据联合社成员要求,负责联营社地块的甘蔗种植、管理、砍运等工作。各项费用开支,需经联营社成员讨论通过。

新闻推荐

月日宁明县领导干部在位于城中镇下州村的明江河畔开展

2月27日,宁明县领导干部在位于城中镇下州村的明江河畔开展花山申遗河道绿化植树活动。当天,该县四家班子、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和驻军官兵、青年志愿者等200多人在明江河畔植树点种下黄槐、羊蹄甲...

宁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