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服务群众“最后100米”问题 崇左市开辟农村“党建服务区”
崇左讯今年以来,崇左市着眼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针对部分边远村屯距离乡镇政府较远,群众办事费时费力等情况,主动作为,下移服务,在距离乡镇较远、历史形成圩集的中心村探索建立“党建服务区”,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100米”问题。
创新为民服务形式,建立“党建服务区”,把“群众跑”变成“干部跑”
今年以来,崇左市创新为民服务形式,在宁明县5个乡镇的5个相对远离乡镇政府驻地的中心村,分别建立了“党建服务区”,每个服务区覆盖周边3—5个村,共覆盖25个村210个屯,涉及人口5万人。每个“党建服务区”投入10万元资金,统一按“五个一”标准建设,即:一套标识,挂“××党建服务区”标识牌匾,统一服务场所外观;安装一部电话,方便群众咨询联系;统一一本记录本,记录群众反映的事项及办理反馈情况;统一一张一览表,注明“党建服务区”所覆盖的村屯、服务事项、服务时间、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制定一套制度,把工作流程和职责等有关内容张贴上墙。每到圩日组织乡镇工作人员到“党建服务区”为民办事,让群众不用去乡镇,在赶圩的时候就能把事情办妥,变群众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主动下移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完善各项运行机制,力推服务工作规范化,使“小窗口”发挥“大作用”
为保证“党建服务区”工作规范运作,崇左市从配强人员,健全制度入手,确保“党建服务区”建设从一开始就迈上经常化、制度化轨道。规范人员配备,每个“党建服务区”均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副科级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服务区”主任,乡镇卫生、计生等各站(所)均选派有干部驻区办公,从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或公益性岗位人员中选配2名专职工作人员,参照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运作模式,实行上班制度。规范运作流程,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每年给每个服务区安排工作经费2万元,确保每天八小时有人在岗值班,确保运作规范,服务到位,解决村干部“空岗化”、活动阵地“空置化”、集体经济“空壳化”等问题。规范服务内容,“党建服务区”主要为群众提供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平安服务、产业服务等“四大服务”,除涉及民政的婚姻登记和解除审批权未下放外,所有乡镇服务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党建服务区”服务,实行一站式办结,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功能的整合,逐步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服务区”的目标。
突出党建服务核心,带动片区党建活动开展,将组织生活“不正常”转为“规范化”
在“党建服务区”建设中,崇左市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把服务区的“集中办事日”办成“民情恳谈日”,主动听取群众说事,促使乡村干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提供服务、化解纠纷。把每月的1日确定为“党员集中活动日”,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活动。把每年“七一”确定为“区域党员集中活动日”,安排县乡党委领导到服务区上党课,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推动党组织活动由一个单位向区域延伸,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5个服务区先后开展了5次党课辅课,350多名党员群众参加了党课。“党建服务区”还带动所覆盖村的党组织的“三会一课”活动,加强对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发挥好基层干部队伍的作用,解决部分村党组织开展活动偏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等问题。
“党建服务区”的建立,推动了服务下移,逐步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工作目标;形成了以“党建服务区”为中心的村社综合体,农村社区雏形初显;规范了组织生活,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据统计,5个服务区共接待群众1230多人,为群众办理了各项业务407件,其中民政服务160件、社保服务69件、计生服务36件、山林土地纠纷30件、城建服务15件、农机服务6件、党组织关系转接等其他事项91件,真正把服务办到群众的家门口,把党的温暖传递到百姓的心坎上,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
(唐家弟 杨仕武)
新闻推荐
为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崇左移...
宁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