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学促发展 以学促增收

广西日报 2011-10-30 20:20 大字

本报记者 覃世默

10月18日,崇左城市工业大道施工现场机声轰鸣,热火朝天,一支由党员带领失地农民组成的工程机械施工队——江州区江州镇岭弄屯农民运输队,挑起了建设大梁。

从2005年以来,这支失地农民施工队承担了崇左城市工业园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八大小区”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设任务,成为活跃在陆路东盟南崇产业经济带的一支建设“生力军”。

“我这辆车十几万元,大概两年时间就可以回本了。”运输队队长农艺告诉记者,现在正值崇左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要干的活儿很多,大伙的收入也增加不少。

针对边境地区实际及农村党员的需求,崇左市创新学习形式,以学促增收,把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边境农村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几年前,随着崇左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岭弄屯586名农民全部转成城镇居民,当时村民对今后如何发展生产心里没有底。为此,当地涉农部门通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在村屯开展科技夜市活动,为乡亲们提供汽修、花卉种植、特色养殖等菜单式“一条龙”服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于是,从放下锄头那天起,岭弄屯的灯光球场每天都迎来热热闹闹的“科技夜市”,不同发展需求的党员群众在科技夜市上都会找到自己的“定心丸”。

“通过每周进村培训汽修技术,车辆保养好了,车轮子才能转起来,农民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江州区农机局党员技术骨干黄华安说。

村民黄伟光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汽车在工地上出现小故障,就可以自己修理,节省了时间,能够多拉快跑,多赚钱。

依托开在家门口的流动课堂,岭弄屯的乡亲们学技能学知识学政策,并在村党组织引导下建起了运输、花卉种植、生猪养殖三大党群致富联合体,去年全屯人均收入5900多元。

“现在我们种的花有月季、玫瑰、芙蓉等,一年能种出三批。”村民凌月清介绍,种花增加了收入,一年下来最少有五六千元的“进账”。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崇左市坚持抓重点,通过理论学习大培训,提升党员科学发展能力;着力抓延伸,开展理论下基层大宣讲,在实践中传播理论,在学习中解决难题,创新抓特色,广泛组织理论山歌大传唱,将理论、文化、科技政策送入基层。目前全市建立1406个市县乡村屯五级培训基地、1060个农家课堂和310个农家书屋,不仅筑牢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也成为助农增收的给力“踏板”。

在宁明县的边境村屯,经常能看见开在田间地头、寨前村口的“大榕树课堂”,由农技人员和政策宣教员、专家给党员群众送技能、送知识、送政策,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明江镇洞廊村党员韦建雄一有空就来到村口的大榕树底下,向前来授课的专家学习,与村里的群众一起讨论种养问题,如今,韦建雄家的稻田平均亩产在600公斤以上,成了镇里超级水稻种植示范田。他高兴地说:“这都归功于‘大榕树课堂\’,我在这里学到了超级稻、马铃薯种植和管理技术。”

扎根农村土壤,面向基层群众的“大榕树课堂”,还成为农村群众处理村务、解决纠纷的“议事堂”。韦建雄告诉记者,在“大榕树课堂”,老百姓通过学习,懂法,守法,了解党的政策,大家都长进了。

在江州镇,活跃着一支党员山歌宣讲队,他们自编自唱的20多首山歌,都是结合政策和科技种养编写的,一到节假日,队员们走村入寨传唱山歌,十分受欢迎。江州镇板麦村村民李京莲说:“这种形式既贴心又实在,非常符合我们老百姓的口味,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

“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理清我们发展的思路,才能找准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发展来凝聚人心,推进边境地区发展,构建和谐平安边疆,带动老百姓致富!”崇左市委书记赵乐秦说。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2万元,同比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4621元,同比增长14.7%。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21%。

新闻推荐

深入基层察民情 科学决策促发展

本报崇左讯(记者/罗侠黎攀)5月3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深入崇左市的江州区、宁明县、龙州县,就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开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进行调研。郭声琨强调,各...

宁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