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上接第一版)
该区财政、教育、人社、扶贫、民政等单位及时足额兑现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活补助、职业高中补助、低保家庭子女高校入学补助、“雨露计划”补助和社会捐资助学资金。对于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组织实施社保“兜底”工程,进一步完善低保、五保供养等梯次并进的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
结合农村资源优势及产业特点,该区还创新推行“村委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36个贫困村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同时,利用村委会办公楼、教学楼等楼顶空地谋划建设光伏电站,通过发电卖电实现村集体增收,预计年内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3年后可达5万元以上。发展特色产业筑牢脱贫基石
江州区甘蔗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10万亩以上。多年来,人均产蔗、产糖居全国首位。
具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美誉。“我们依托甘蔗这个支柱产业,让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把脱贫攻坚融入甘蔗种植、加工、综合利用的全过程,形成全产业链***态势。”江州区扶贫办主任张世敏说。
在“第一车间”,该区累计整合并投入资金6.03亿元,先后引进14家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成立132家专业合作社,推进20多万亩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实现甘蔗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政府+制糖企业+合作社+扶贫户”“党员+合作社+党支部+扶贫户”等党群共建合作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双高”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江州区已发动农户完成23.3万亩“双高”基地建设。通过“双高”基地建设,三年可带动52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在“第二车间”,该区在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充分发展蔗渣、废糖蜜、滤泥综合利用,形成酵母、酵母抽取物、蔗渣造纸、生物有机肥等产业链。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0多亿元,推进湘桂酵母抽提物、品源纸业、大唐微生物肥料和秸秆饲料、蔗渣及环保包装、生态肥等项目建设。同时,引导企业通过扶持“双高”基地和蔗区道路建设等方式反哺“第一车间”。还组织蔗糖企业积极参与“百企扶百村”活动,3家制糖企业分别与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将带动236户757名贫困群众脱贫。
在“第三车间”,该区成功打造了广西最大的肉牛养殖产业扶贫基地,每年可带动参与肉牛养殖的贫困户增收10000元左右。同时,通过采取“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养殖能人”的合作模式,成功打造益兴“黑山羊”养殖扶贫基地,参与黑山羊养殖的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3000元。产城融合发展增进脱贫福祉“很期待,商贸城建好后,我们作为第一批移民搬迁入住,还可以进厂务工变‘蓝领\’”。在江州区兴和家园项目建设现场,驮卢镇岑豆村贫困户黄彩萍充满了期待。
该区根据群众意愿,把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成本较高的贫困人口作为优先搬迁对象,结合城镇化建设、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移民安置区。
一方面,坚持“产城融合”思路,依托江州区经济产业园建设,整合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等政策资源,推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就业”的扶贫模式,将移民安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将移民就业与产业园区相结合,将移民增收与产业用工相结合,组织推进占地523亩,可提供3000套住宅(1500套用于安置贫困户)的江州区兴和家园安置性综合体项目建设,项目一期200套住宅将于近期交付贫困户使用,年内3000套住宅全部建成交付。
另一方面,该区在左州镇和那隆镇分别按照“城镇化小区”安置、“一户一宅”安置的模式组织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其中,那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期年内可交付使用,受益贫困群众200户850人;左州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惠及贫困户300户1200人。
新闻推荐
全市第三季度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要求 全力抓好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工作
本报崇左讯(记者张朝广)7月4日,崇左市召开第三季度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暨市安委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崇左市第三季度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等工作。会议要求,要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安全...
崇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左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