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学旅行实践成为“行走的教育”

左江日报 2020-12-16 10:48 大字

□夏荧

古时候,文人便有游学之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学旅行逐步纳入学校教育课程,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

2019年6月15日,由龙州县人民政府主办,龙州县教育局承办,广西生态学会、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协办的龙州县“研学旅行”专题培训会在龙州举行,龙州县各中小学校校长及相关学科任课教师约170人参加培训会。会上提出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就此,“研学旅行”在龙州县全面铺开。

走出校门,感悟不一样的自然世界

今年以来,研学旅行已经成为龙州县中小学校的常规活动。该县教育部门将三尺讲台带到户外,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堂,在游玩过程中开阔眼界,更好地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

据悉,龙州县教育局联合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龙州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龙州起义纪念馆、兴龙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研学基地和研学机构,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统筹优化研学旅行线路。依托广西弄岗国家级保护区、龙州起义纪念馆、现代农业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传统艺术创作及工艺制作等,设计符合龙州特色的研学旅行实践课程。

龙州县将研学课程划分为自然景观类、科技知识类、历史文化类、体验考察类、励志拓展类。课程互为补充,根据学生年龄设计不同课题、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各学段学生量身定做,让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充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学习革命历史,感受地域特色文化和家乡变化。据统计,今年以来,龙州县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25次,参与人数达一万多人。

快乐成长,从田间地头到文化传承

“绿色是一种力量,黄色是一份收获,红色是一种传承。此行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感受万物的千姿百态,谱写看到的世界。”在龙州县近日开展的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实践中,一小学班主任说。

相比于看一看的闲庭信步,学生更期待的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劳动带来的累与甜、苦与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龙州镇新华中心小学的“稻作文化”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割稻谷、打谷子实践中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理解水稻与大米的关系,让学生亲历劳动,方知劳动艰辛,亲手收获,方知汗水值得。

“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有世界罕见的千年蚬木王,有‘茶族皇后’金花茶,更有一百多种濒临珍稀鸟类……”研学导师滔滔不绝地解说着,学生目不转睛注视着屏幕上那一张张色彩斑澜的图片。这是龙州镇朝阳小学“走进弄岗保护区,探索自然奥秘”研学活动中的一幕。通过了解地貌特点、两栖类与灵长类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在玩中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树立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意识。

红色是龙州的底色,红色研学实则是龙州的一大特色。在研究旅行中,学生身穿红军服,歌唱红军歌,参观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聆听“小小红领巾讲解员”讲述革命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辈,接受爱国主义再教育,以此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传承红八军精神。

在青山绿水中亲近自然生态,在广袤田野中感受劳动艰辛,在弄岗保护区树立保护大自然意识,在红八军纪念馆里接受红色教育……从田间地头到文化传承,研究旅行让学生用另一种方式收获成长。

知行合一,让研学旅行实践延续下去

“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出去旅行,如今提倡研学旅行,我们作为家长,当然举双手赞成。”“研学旅行让孩子们拓宽视野,增强自理能力。”……这是在研学活动中许多家长讨论的话题。

龙州县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团结互助,真正做到“游中学”“游中感”。

研学旅行获得了家长的认可,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门,在参观中感受中华文化,在课堂中品味自然,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具有龙州特色的研学旅行,让学生受到正能量的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每年的春天或是秋天,龙州县都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体会大自然,用行动去探索社会,从大自然的馈赠中探索神奇之处,从革命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从家乡的自然风貌中树立环保意识,从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感悟爱国之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新闻推荐

龙州县基层供销社地块竞价招租公告

结合龙州县基层供销社实际,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向社会公开竞价方式将上金供销社龙国用(1999)字第6555032号...

龙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龙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