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龙州月饼加工作坊好生意

左江日报 2017-09-28 09:35 大字

临近中秋,各式月饼开始上市,而龙州市场上在售的月饼却不多见,许多人仍然喜欢到小作坊加工制作月饼。

龙州县北门街63号,是本地一家十分有名的馅料加工作坊。铺面虽小,设备却十分齐全,一台普通的磨浆机外加一台机动薯类磨浆机,各种不同型号盛放馅料的塑料桶、塑料盆,水电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9月25日,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星期,家住龙州县北门街的雷洪高,就带着三十公斤的生冬瓜来到作坊,准备制作冬蓉月饼馅。

今年六十多岁的雷洪高,每年中秋节都会制作不少冬蓉月饼,分送给亲朋好友品尝。“他们都喜欢吃冬蓉味的,今年打算继续送。”雷洪高笑着对记者说,30公斤的冬瓜大概可以制作60个冬蓉月饼。

和雷洪高一样,到作坊加工月饼馅的人不少。早上9点,加工作坊门口就排了十几个人,分别带着绿豆、芝麻、冬瓜、莲子等食材。

家住城北路的黄在凭准备了1.5公斤的绿豆以及少量的芝麻。“孩子就喜欢吃绿豆馅的月饼,加点芝麻会更香,味道更好。”黄在凭告诉记者,三斤泡好的绿豆经过加工,馅料可以制作成五六十个月饼,除了自家食用之外,部分还可用于送礼,每年都很受欢迎。

龙州县泰山街一家月饼来料加工作坊,是一间三进的月饼加工场所,里面摆放着不锈钢长桌、置放架、大盘子,以及一个大型烘烤箱。前来加工月饼的人们正在和馅料、用磨具压制月饼以及给月饼刷上蛋浆上色等,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加工作坊的老板农永新告诉记者,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到十四,是加工作坊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平均下来,每天前来加工月饼的人数就有三四十人,每人加工的月饼在七八十个左右。“每天从早忙到晚。”农永新笑着说。

在农永新的印象中,他家是龙州县城最早制作和销售月饼的加工作坊之一。1990年,刚满15岁的他就开始制作和销售月饼,并从2000年开始接受来料加工,这一做就是17年。他不断改进月饼的质量,在加工环境上也要求严格,因此作坊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好,每年前来加工月饼的人都络绎不绝。

“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之一,每逢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自己吃或是送礼。以前很多人为了图方便,都会到市场上购买现成制作包装好的月饼,讲究包装精美。而现在,原汁原味、不添加防腐剂的月饼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带着馅料到口碑比较好的作坊加工制作月饼的人也越来越多。”农永新说,近年来,龙州的月饼加工作坊发展迅速。

据了解,龙州月饼加工作坊生意火爆,据不完全统计,光龙州县城的月饼加工作坊就达到了二十多家。

手工自制的月饼美味可口,在加工过程中,安全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

据悉,为了保障月饼的制作安全,近段时间以来,龙州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标准,按照“服务、规范、引导、促提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对月饼加工作坊的管理工作。

据龙州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股股长黄桂宁介绍,在月饼加工生产之前,局里就召集了各加工作坊负责人开会,并在会上强调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环境卫生、生产必备条件、原辅材料管理、加工过程管理等内容等。同时对从事加工者的身体健康也做了要求,需要具备健康证等。

此外,在开展加工作坊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不定时进行抽查,针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现场反馈,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要求。

“龙州县的月饼具有良好的口碑,对加工作坊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打造传统食品品牌,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推动传统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黄桂宁说道。

新闻推荐

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不折不扣兑现庄严承诺

本报南宁讯(记者/董文锋陈贻泽)9月27日,自治区主席、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武在南宁主持召开2017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县工作座谈会,研究解决“6+2”个贫困县今年脱贫摘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需要...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