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幅像谜一样的千年岩画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左江河畔。左江有两个源头,一为水口河,一为平而河,均发源于越南。两河在龙州县城附近相汇,东流至上金,汇明江后始称左江。然后曲折奔流于崇左市龙州、江州、扶绥等县(区)岩溶地区,至南宁市邕宁县的同江村与右江相汇。全长470多公里的左江河道十分曲折,蜿蜒于岩溶峰林之中,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风光旖旎……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流程有大弯道百余处。
小的时候,我就听老人讲,在左江连亘数百里的临江石灰岩悬崖峭壁上,有近百处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神秘岩画,描绘人物、动物、器具等画像1800多幅。其中,以宁明花山的岩画最多、最大,也最奇特,故统称为“花山岩画”,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岩画之一。上大学时,我读的是历史专业。记得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放寒假前,历史系主任何毛堂教授跟我说:“放假回去后,可抽空去看看左江沿岸的神秘岩画,或许会有些收获。”而我老家距“花山岩画”也就一百多公里远,虽很好奇,但种种原因,一直无由得见。
今年国庆节那天,我携妻儿回到扶绥老家。10月2日,大学同学阿仁一家人驾车从百色到扶绥游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白天带小孩畅游龙谷湾恐龙公园,晚上邀几个同学朋友开怀畅饮。3日一大早,阿仁提议去宁明看“花山岩画”。正中下怀,其实我老早就想去看看了。吃完早餐,两家人驱车同往。
花山,壮语名为paylaiz“岜来”,汉译为“有画的石山”。“花山岩画”位于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西岸,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迹、国内外著名的古代涂绘类岩画点,图像众多,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都是国内外所罕见,成为广西左江流域岩画的典型代表而闻名于世。
是日,我们从驮河码头登船,沿明江顺流而下,徐徐驶往花山。明江两岸曲折,峭壁兀立,绿竹婆娑,奇峰连绵,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令人陶醉!船行约15华里,便进入花山地带,有一座峰峦绵延的断岩山,临明江西壁断裂,形成一块明显内凹的光滑岩壁,临江断面岩壁上留存有大批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岩画——这就是被誉为“断崖上的敦煌”“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山岩画”。
弃船上岸,我们随游客们拾级而上,两旁青竹果树林立,绿意盎然,湿气很重。走过一条木桥,就到了花山峭壁下面。由于可观景的地带狭窄,为了避免拥挤及保证旅客安全,每批次只允许60名游客进入参观半个小时。据导游介绍,“花山岩画”画面宽约150米,高约95米,除模糊不清外,画有各种图像约1500多个,大约可分为110组图像。图像多为人像,辅以马、狗、鼓、刀、船、太阳等图像。人像形态各异,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姿式。正身人像形体普遍高大,最大的高达3米以上,头插雉羽,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叉开,屈膝半蹲,手执匕首,身挂腰刀,配有坐骑,威风凛凛的居高俯视着纵舞狂欢的子民,应该是部族首领。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形体较小,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双腿前迈,面向一侧,形似青蛙跳跃状,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岩画勾勒出一幅幅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己经消逝久远的骆越人的社会活动情景,向世人展示着千万年前骆越人的精神世界……整个画面布局工整,繁而不乱,均衡对称,结构严谨,简单生动,古朴而原始。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始画于春秋,延至后汉,至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壮族先民和中国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也是我国拥有的第49处世界遗产、第35项世界文化遗产。
老实说,“花山岩画”只是个小景点,除了明江那段15华里的沿江风景可与漓江风光媲美外,可看的风景很少,旅游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若单从观光旅游而言,从大老远跑来花80元购买门票看一幅岩画并不值当,但若从考察历史遗迹来看就很超值。上千年前创造出这样的画作,这充分表明那时的壮族先民骆越人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生产文明。
“花山岩画舞婆娑,千古之疑有几多。”“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它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历经上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岩画仍然鲜亮如初,是用什么颜料画的?在斧劈刀削般连猴子都爬不上去的的崖壁上,这些画像是如何画上去的?画这些图像有什么目的和意义?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后,有的说是祝捷庆功,有的说是欢庆丰收,有的说是祭祀祈福……说法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壮族先民骆越人世居岭南一带,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润多雨,这种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因此,在很早很早以前,骆越人就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经过历史繁衍逐步形成了一种据稻田而作、依稻田而居、靠稻米而活、唯稻收而乐的稻作民族,并逐渐形成了壮族的那文化(“那”壮语名为na,汉译为“水田”)。“青蛙叫,暴雨到。”骆越人认为青蛙是一种能呼风唤雨、多子多福的神灵,能给人传递风雨信息。每年开春,青蛙冬眠醒来开始大声叫唤交配繁殖的时候,人们就知道雨季到了,该播种、插秧了。“恐惧产生崇拜。”青蛙不仅能预告晴雨,而且是水稻的保护益虫,渐渐地骆越人便对青蛙产生了崇拜,青蛙遂成了骆越人的图腾。从这方面来看,“花山岩画”表达的主题、内容不外乎是祭祀、庆典、集会等。
“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这是古人对花山岩画的感叹,也提出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岩画到底是用什么颜料来画呢?有专家经研究,提出是用赤铁矿和动物胶、血混合调制的颜料绘制的。有一定道理,记得小的时候,每到夏季左江爆发洪水前,我就亲眼见父辈们用一种植物的硕大根茎捣碎,用它的暗红汁液来浸染鱼网,鱼网晒干后放进洪水里捕捞鱼仔,经汁液浸泡过的鱼网坚韧结实且不褪色、耐水泡,可以说用植物根茎汁液和赤铁矿等物质调制成不易褪色的赭红色颜料的方法是可行的。
“是谁挥得笔如椽,乾坤写此大诗篇?”至于骆越人是如何在无处下脚的峭壁上作画的,我觉得由人做梯搭架或结绳从上往下吊着作画在当时有限的生产水平都是不可能的。从整幅岩画自上往下看,画像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美,画的颜色虽均是赭红色,但明显可以看得出,越上面的就越淡些,越往下就越艳亮,这就说明画像不是同一时期画上去的。且从岩画所在的地势来看,我更觉得是由于受到江水长年累月的冲击,导致易被冲蚀的石灰岩河床悄然发生变化,再加上某年某月的一个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蛙声阵阵,大雨倾盆,河床爆涨,水流湍急,拂晓时分,突然一道闪电击中花山,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花山山体坍塌一小半,滚石纷纷坠入江中,骆越人大惊失色,以为是天神暴怒,故而在崖壁上作画,祈求神灵护佑……随后,花山临江山体随着河床变化整面逐年逐步一段段的往下塌陷,而虔诚的骆越人也正是逐年逐代一幅幅画上去的,历经上千年数代人集体创作而成,这也是岩画都是画在临江悬崖峭壁上的缘故吧。当然,这只我个人的猜测,“花山岩画”诸多未解之谜还有待专家学者科学考证。
悠悠左江河,古今多少事!“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留给子孙万代的宝贵遗产,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它的物质文化遗产,还要深入挖掘传承它所蕴藏的故事、文化等有着积极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蕴含其中的壮族先民文明智慧世代传承下去,让岩画千古流传,让观者心生敬畏。
新闻推荐
扶绥讯近日,扶绥县检察院预防干警深入扶绥凤凰山林场,为林场干部职工上法制警示教育课。在法制警示教育课上,检察院干警给扶绥凤凰山林场60余名干部职工上了题为《林场职务犯罪预防》的法制讲座,分析...
扶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