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富硒村”村民呼吁: 乡村游亟需补短板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11-19 11:15 大字

■ 本报记者王逸群

11月6日晚上8点多,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王村村民组夜游的旅客逐队成群。在路口位置的一栋三层农房里,王有才正忙着给厨房添置新物件。 “客人越来越多,以前的消毒柜不够用索性换了个大的。 ”这个已经营7年农家乐的汉子对记者说,当地乡村游的生意日趋火热,但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大山村是全国知名的“富硒村”。随着来此康养休闲的游客逐年增加,地处富硒含量最高区域的王村村民组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旅游生意。 “我们村有60多户,90%都改造房屋办了农家乐。 ”王有才说,他家现有的9间房子最多可以接待近30人,最忙的时候夫妻俩要从早上5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一年能挣10多万元。 ”

然而,这两年王有才渐渐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除了硬件投入,服务内容上一直没啥提升。 ”他告诉记者,农家乐现在竞争很激烈,要留住客人就要提升服务质量,但是全靠村民“自学成才”不现实。 “每年镇村也会组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但大多都是针对规范化经营和设施安全等方面。”在他看来,政府不仅要提供基础培训,还需要开设农家乐经营的“提高班”,“比如搞餐饮培训、定制特色营养食谱,组织大家学习中医理疗等知识。 ”

“真正留住客人还是咱这绿水青山。 ”同村村民王克明办了12年农家乐,亲眼见证了村庄探索旅游发展的脚步。 “一开始没几家能接待游客的,现在家家户户起楼扩建房屋。 ”他觉得,村民无限制地增加接待能力并不是好事,需要政府干预对村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房子越多来的人也就越多,但超过一定接待人数就会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 ”他忧心忡忡地说。

王克明的担忧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部分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和农家乐无序发展已经给当地环境造成了负担。 “以前河里还有山龟,山上的野生兰花和杜鹃花也很多,现在几乎看不见了。”他说,不仅生态环境开始变化,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受到影响。“烟头、垃圾扔得到处都是,大部分农户家污水处理也没有做好,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厨房油烟也没有很好解决。 ”

他认为,任何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承载上限,当地政府首先应该合理限制人流量。其次,要控制当地农家乐的总体规模并解决好污水、油烟排放等问题。此外,还要协调好外来旅游开发企业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只有这些都做到了,我们村的旅游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

安徽省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都是类似大山村这种自发形成的。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说,自发形成的景点没有规划也缺乏管理,都是在摸索中成长的。当游客达到一定体量时,就极易出现无序竞争和资源枯竭。 “政府应该积极介入,提供指导、加强管理,帮助农户补齐旅游短板,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 ”(文中王有才、王克明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小河流动党支部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在沪成立

本报讯(通讯员李振华)近日,石台县小河镇驻上海市闵行区流动党员党支部暨石台县驻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成立大会在上...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