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山门”纳财源

池州日报 2019-10-16 06:47 大字

□ 通讯员 完白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如织的人群,如水的车辆,使得石台仙寓山景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在景区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大部分“农家乐”和依托景区生产生活的农户取也得了不错经济效益。尤其是一些贫困人口,在他们看来,仙寓山旅游的再次深度开发,是扶贫施策上的“精准”,是扶贫方向上的“精准”。

大山村,位于仙寓镇南部,以七彩玉谷、千年古徽道、原始森林、高山茶叶以及富硒负氧等旅游资源著称的国家4A景区仙寓山景区坐落于此。全村9个村民组,298户,10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贫困人口290人。

理清家底 找准特色

大山村距离县城40公里,地处偏僻,正像这个村名一样,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虽然境内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天然富硒负氧禀赋,但由于交通信息较之石台县其他地区相对落后闭塞,优势资源犹如“碗底的肥肉”,迟迟找不到开发的契机。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经济发展迟缓,贫困人口居高不下。

如何让这块诱人“肥肉”透出应有的馨香?这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的命题。2014年脱贫攻坚以来,面对“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大山村现状,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整个村的生态环境、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农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考察,制定出“依托绿水青山优势,借助富硒负氧本底,打造休闲养生基地,拉动农特产品销售”的发展道路。

农企结合 抱团发展

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是大山村首要的发力点。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虽然先后引进的几家旅游企业在经营理念和运营手段与当地存在差异,但当地政府始终抓住旅游带动这一主线,一大批惠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农家乐”、养生居、农特产品销售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7年,安徽兴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落户大山村后,仙寓山的全面开发让大山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71户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通过“带资合作、抱团发展”等形式入资旅游企业发展、参与分红,每户年增收4000元。全村298户中,以休闲养生为主题的“农家乐”经营户达到100余家,其中贫困人口20家,户均年利润均达10万以上。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的人员400余人,并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统一安排接待、农户和景区合理分成、抱团发展的营销新模式。

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特产品的销售。负氧富硒的天然优势使得大山村的茶叶成为该地区农民举足轻重的一项收入。早在十几年前,当地政府就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天方集团参与发展。成立茶叶合作社、建起茶叶加工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茶叶年产量由过去的不足1万公斤,扩大到现在的4万公斤;农民人均茶叶收入由过去的不到1000元增加到5000元。

加强培训 拓展思维

要想大山村尽快脱贫,让村民增强“造血”能力,就必须打破农民固有的“小富即安”的思想禁锢,不断接触新事物,拓展新思维。因此,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紧盯业态不新、理念不活等短板,先后组织村民理事会、农家乐经营户代表赴外地参观学习乡村旅游先进典型和做法,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延展产业链。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鼓励开发快捷支付、电商网络等建设,倡导“无添加”“绿色有机”农家餐饮。开办富硒产品线上销售,农家乐、家庭农场线上预定。利用“农村淘宝”服务网络,年销售茶叶3000多公斤,当地贫困群众户增收60万元以上。同时,以加快推进旅游扶贫为重点,以旅游技能培训基地为依托,组织有意向发展旅游产业的贫困户代表参加菜肴制作、农家乐经营、客房管理等旅游扶贫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基本业务技能。最近几年,大山村连续两年开展了扶贫日系列活动,在村举办了中国池州·石台硒米文化节暨春耕大典。

截至2019年7月,全村带动贫困户脱贫71户232人,每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左右,已经完全摆脱贫困。同时,大山村在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荣获“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村”“安徽省100个特色农业示范村”“安徽旅游美丽乡村”“池州市生态示范村”“省级生态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查道青:妈妈们信赖的小儿科医生

“你好!请问查医生今天上班吗?”“请问查医生在几楼?”在石台县中医院,每天都能听到宝妈们带着生病的孩子在焦急地寻找着小儿...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