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栽培,让七井辣椒更红了
□ 记者 江志
“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火红溢馨香。”8月17日,记者走进石台县七都镇八棚村,群山间,只见一片片整齐大棚,棚内辣椒火红一片。
“八棚村坐落在七井山上,是个典型的高山村,平均海拔850米,全村221户,从事辣椒种植的有120余户,面积最大的50余亩,现在高山辣椒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村支书潘卫东告诉记者。
据了解,八棚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创造了辣椒生长的极佳环境,所产辣椒因其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管理科学到位等因素,使得辣椒个大色艳、肉质厚、红素含量高,优良的品质引来各地客商竞相前来抢购。
七都镇八棚村黄尖组辣椒种植户沈国华告诉记者:“今年我们高山辣椒是上个月25号开始采摘的,收购价格十分可观,前几天每市斤2.8元,这几天收购价每市斤涨到了3.2元,目前我们家辣椒收入已有几万元了。”
说起辣椒种植,沈国华说:“这得益于参加了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民生工程培训。”现在的高山辣椒可谓“红红火火”,但是,在2000年左右,大面积传统露天种植,出现土壤严重酸化、产量逐年下降的情况。特别是一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基本都会发生辣椒炭疽病,造成辣椒大面积坏死。由于种植辣椒成本增加、收入下降,山上许多村民都不愿意种辣椒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纷纷放下锄头到外打工去了。
2011年,为了不让高山蔬菜产业倒掉,沈国华和村支书潘卫东一道去外地考察取经,了解到避雨栽培可以有效控制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减少病虫害、风灾的侵害,从而实现丰产,增加村民收入。这一想法得到了县农业部门的赞同。2012年,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沈国华自己建了一亩大棚做尝试。由于没经验,又不懂避雨栽培技术,发展高山蔬菜避雨栽培一时陷入囧境。
2014年初,沈国华遴选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参加了县农广校生产经营型种植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他一边干一边学,在培训班学习期间,除了认真学习培训教材外,还主动保持和省、市授课老师联系,和县镇农业科技干部对接,咨询在发展高山辣椒避雨栽培上遇到的技术难题。很快他就掌握了高山蔬菜避雨栽培技术、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遮阳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015年,沈国华把黄尖山分水岭南麓的芦苇荡开荒出来,新发展辣椒种植大棚近20亩,在县农业部门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应用大棚钢架加固防风灾、水肥一体化灌溉、粘虫板和杀虫灯治虫害、遮阳技术防日灼病等新技术,当年辣椒产量大幅上升,获纯利润近10万元。避雨栽培种植让当地农户开了眼,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又陆续返乡,发展避雨栽培种植辣椒了。
2016年,沈国华注册成立了“石台县七都镇龙井源家庭农场”,2017年,他大大小小共建了100多个大棚,种植基地规模达到了25亩,亩均产值达到13000元以上,年获得纯收入近20万元。并注册“画坑”牌土特产系列商标。
沈国华说:“七井辣椒产量高,品质好,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腌渍、剁辣椒、制椒酱等深加工,被人们称之为多用途辣椒。七井辣椒,以其皮薄肉厚,辣味适中,味香口感好,个体长大,营养丰富,在省内外都很有名气,每年大部分客商早早就把定金打过来了,一到辣椒收获季节,纷纷上门抢购,辣椒种植着实让我们老百姓赚得钵满盆满。”
“近年来,为做优做强辣椒产业,我村积极推广‘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人+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运作模式,实现种植订单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无缝对接,确保种植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销售,为农民增产增收上了一道‘保险锁’。今年,八棚村大棚种植辣椒总面积达到近500亩,产值预计达到500万元以上。现在七井辣椒已由昔日农家餐桌上的‘一碟小菜’,发展成为今日农民增收致富的红色大产业。”村支书潘卫东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倪晓春)强化产业指导、技术支撑、技能提升,今年以来,池州市为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农业...
石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