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从景区旅游走向全域旅游 访石台县政协原副主席汪传贤

池州日报 2019-08-12 08:10 大字

□ 记者 秦峰

在石台的旅游界,“汪传贤”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认识他的人都尊称他为“汪老”。无论是县里领导,还是普通群众都说,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石台的旅游事业发展逐步迈上了快车道,如今更是如日中天。“汪老”在职期间,为石台旅游发展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退休这21年来仍然退而不休,不求回报地为石台旅游发展竭尽全力。

汪传贤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为石台县的旅游业发展做了哪些事情?带着这些疑问,7月底,记者走进汪传贤老人家中,和这位81岁高龄的老人“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汪传贤告诉记者,他是安庆人,1966年从安徽大学毕业,被组织分配到石台县血防站工作。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整个县城,人口两千人,几幢破房子,连个二层楼以上的建筑都没有。交通基础更是落后,当时的县领导到池州开会,至少需要提前一天出发,在殷汇住上一晚,第二天中午才到达。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石台到池州才有了一条土路,底盘高的大货车才可以通行。

虽然条件艰苦,但随着时间推移,汪传贤慢慢爱上了这座小城,爱上了这里的好山好水。“石台县有非常好的生态资源,为什么不在这些山、石头、溶洞上面做做文章呢?”在担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时,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开发石台的旅游资源。在他的指导下,在1985到1986年,蓬莱仙洞、慈云洞、鱼龙洞等景区相继开发并对外接待游客。游客开始从四面八方奔石台而来,石台县一举成为安徽有名的“溶洞之乡”。

汪传贤没有就此止步,他又把目光转移到山、水纵深开发方面,相继指导开发了牯牛降、仙寓山、黄崖峡谷、百丈崖、目连山以及秋浦河上怪潭等多处漂流,形成了“以牯牛降为龙头,集山、水、洞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截至目前,石台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三洞三水五山”共有11个。

(下转2版)

(上接1版)其中国家4A级景区7个,3A景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

1999年,汪传贤退休了。他一个孩子在国外,一个孩子在合肥,汪老完全可以和老伴过上安逸的退休生活,然而,他却闲不下来。“当时,县里聘任我为县旅游经济顾问,说要给我发工资,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后还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应尽的职责。”汪传贤开心地告诉记者,“做这些事我也得到了老伴的全力支持。有时候,老伴比我还积极呢,到了上班时间我要是还在家磨蹭,她就会催我赶紧去办公室。”

如今,石台县10多个景区正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在全县旅游资源调查期间,汪老总是身先士卒、身体力行。黄崖峡谷、牯牛降、百丈崖、仙寓山、目连山景区等一批先后开发的景区,无一例外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迹。“开发景区挺辛苦的。不管寒冬酷暑,风霜雨雪,大家都是早出晚归,饿肚子、迷路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想到游客们来石台欣赏到美景,我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汪老说。

当前,汪老还担任着石台县旅游经济顾问和石台县“五老”助力扶贫工作组顾问。在石台全域旅游兴起以后,他又将精力投入到旅游扶贫的研究与实践中,提出了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贫困户发展农家乐的发展模式,这种旅游扶贫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在上世纪末,汪传贤应民营企业邀请,到石台横渡镇钓鱼台村民组考察旅游资源后,开发开放了“怪潭漂流”旅游景区。2006年9月,村民组收回了“怪潭漂流”经营权,由村民组的49户村民集资200多万元,成立了安徽省怪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营“怪潭漂流”项目。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成为石台县实施旅游扶贫的典型代表。矶滩乡洪墩村人均不足三分田,山高水冷产量低品质差。1999年以前,村民全靠砍树卖钱过日子,后来封山育林,不准砍了,村民的生活没了着落。本乡的一位民营企业主请汪传贤去洪墩村考察旅游资源,汪老认为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2001年,百丈崖景区开始开发。全村共有17户发展农家乐,其中8家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

采访中,汪老一直思路清晰、侃侃而谈,他也表达了对石台旅游业发展的期待:“希望我们能够加强景区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产业链,拓展营销方式和手段,让石台旅游业的客源市场更广、游客量更大,旅游综合效益更高。”

新闻推荐

风景宜人的牯牛降

牯牛降在池州的石台县,与铜陵相距不远,之所以叫牯牛降,听说是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炎炎夏日,我在车上听妈妈讲了牯...

石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