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甜蜜”事业努力摘“贫困帽” 仁里镇同心村残疾人贫困户方天冬养蜂侧记
□ 通讯员 张志成
今年40岁出头的方天冬,留着短发,脸庞黝黑,身材短小,步伐有力,说话语速极快,全身充满着活力,如果不是他主动说起,一般人很难发现这个大山里的汉子空洞的袖子里失去了一只手掌。然而,身体的残疾无法阻挡他追求脱贫致富的梦想,这位积极乐观的中年汉子,在自家后山顶上的茶林中开辟了一片场地,建起了养蜂基地,用另外一只健全手掌鸣响脱贫曲,一步步实现最“甜蜜”的梦。
在投身养蜂前,家住仁里镇同心村的方天冬一直在县城里打零工,收入微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因为身体残疾,经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这让有着很强自尊心的方天冬有些不服。“虽然我少了一只手掌,但我人不笨,身不懒,总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事情干”。于是,他干脆结束打工生涯,回家养蜂,准备干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创业说起来简单,可是一无技术二无资金,怎么办?近几年石台原生态乡村旅游市场异常火爆,也带火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从小头脑灵活的方天冬在镇村扶贫工作队的启发下,仔细一琢磨,发现石台的土蜂蜜非常受游客的青睐,且价格居高不下。但是市场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游客花了钱却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想到这些,他便决定养殖当地纯种土蜜蜂,以此获得地道的土蜂蜜,打造一款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得到了乡镇扶贫工作队在资金、设备、场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要想蜂蜜的品质好,除了蜜蜂的品种,养蜂地点的选择也是个关键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方天冬决定把养殖基地设在自家的后山顶上。这里环境清幽,林密树茂,空气清新,各种野花四季盛开,既能保证蜂场环境干净,又能满足蜜蜂采花的需求。
2017年正月刚过,他便同父亲一起将山顶上的杂草清除,平整场地,安置蜂箱,建造饮水设施。养蜂需要一定的技术,方天冬便网购来图书一边摸索一边实践,“书上的内容也不一定都对,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石台当地气候特点再作调整。”这两年,方天冬全身心投入养蜂,甚至与蜜蜂同吃同住,已然成了一位蜜蜂专家。方天冬的蜜蜂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他的种蜂不是人工驯化繁殖的,而是他亲自从深山密林里收来的。之所以如此,当时除了考虑到节约资金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蜂蜜品质的原生态。在各类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经过两年的发展,蜂笼从最开始的13箱发展到50箱,今年扩张到90箱。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收获也逐年渐长,2018年方天冬收获了200多斤蜂糖,纯收入有10000多元。
梦想的实现不是唾手可得的。正如方天冬所说的那样,山顶蜂场里一百多个箱子是他靠着一只健全的手挑上去的,那种苦与累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但是看到这些沉甸甸的收获,方天冬觉得一切都值了,虽然蜂场不大,毕竟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今年纯收入估计能达到20000元,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我就可以完全摆脱贫困。”看着蜂箱前一群群跳着“8”字舞来回忙碌的蜂群,方天冬似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新闻推荐
7月18日上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主办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发布会。会上,广东省...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