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多彩产业”助力贫困户走向致富明天

池州日报 2018-12-05 07:00 大字

□ 通讯员 吴慧

石台县依托特色产业,紧抓产业帮扶,夯实脱贫根基,走出一条具有石台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菊花灿灿,摇曳“金色产业”

走进石台县仁里镇三增村有机花卉专业合作社基地,花丛锦簇、菊花飘香,贫困户正忙着采摘盛开的金丝菊,其他地区的游客也纷至沓来。

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先后赴外地考察,学习外地发展菊花产业经验。得知在外打工的村民雷群芳夫妇在种植方面经验丰富,并有回乡发展意愿的消息后,便邀请他们回乡成立了以种植、销售金丝皇菊为主要业务的咸宁乌龙山药材种植合作社。

连日来,趁着天气晴好,石台仁里镇三增村60多户村民正在村里的花卉基地采摘七月菊,其中贫困户就有22户。今年,村里引进外商洪光啟,成立有机花卉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余亩,种植七月菊和金丝菊。村民们不但增加了一笔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到花卉基地务工挣钱。

11月11日,首届石台仁里三增村菊花旅游文化艺术节在一片色彩斑斓的花海中拉开帷幕。从种植到务工、从交易到观赏,小小黄金菊,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金色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合作社前后共吸纳当地百姓务工250余人次;种植黄金菊150余亩,带动贫困户20多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阳光普照,聚焦“银色产业”

冬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射在石台县小河镇樟村的光伏发电板上,随即存入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阳光银行”。

石台县自2015年实施光伏扶贫,矶滩乡塔坑村赶上了扶贫列车头等座,被列入2015年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刚开始发展光伏扶贫,每户贫困户要自筹2112元,这就让他们心理不愿意了,还未见到收益,就要从自己口袋掏这么多钱,有抵触心理。为了让贫困户更加了解光伏扶贫政策,确保政策精准落实,县里先后多次召开培训会,将光伏扶贫有关政策、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重点讲解,包括项目摸排、选址建设、项目建设、电费结算等政策关键点。

借太阳光,圆脱贫梦。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村级扶贫电站49个,35个贫困村全覆盖,惠及贫困户2921户,据了解,该县光伏扶贫电站共发电1273.08万度,总收益130.57万元,贫困村集体均收益11.89万元,户均收益2788元。

富硒产品,成就“绿色产业”

“客户在手机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田里水稻长势。这样生长出来的大米,他们能不放心吗?”五十有余的汪有德打开手机:一望无际的稻田,在清风吹拂下,稻浪滚滚,谷穗金黄,一幅丰收在望的风景。

这是当地农民汪有德上千亩的富硒水稻中的一个视频监测点。他说:稻田旁边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客户可以不到现场,也能时刻观看到水稻整个生长过程,施用菜籽饼、沼液、沼渣等有机肥,人工除草,鸭子除虫原生态种植场景。这样种植的富硒稻加工成高端优质天然富硒米,一斤能卖上26至27元的价格,他种植了800亩,每亩均产900斤左右。

目前,石台县硒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富硒农产品和富硒养生两大领域。在富硒农产品方面,主要包括硒茶、硒米、硒水、富硒食用菌和硒果。硒茶主要产品为“天方”牌富硒有机绿茶和石台硒茶,总种植面积约3万亩,总产量约1350吨;硒米主要产品为小河镇“石台硒米”;硒水主要产品为“在天一方”富硒山泉水。

药材种植,发展“白色产业”

走进石台县七都镇的二宝中药材加工厂,黄精、前胡、白芨、覆盆子各种中药材琳琅满目,村里的妇女在他那里忙着整理中药材,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切割,有的洗药材,有的烘培……

该县开辟中药材销售渠道,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先后成立了二宝中药材、祥龙家庭农场中药材、双梅中药材等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产业,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的方式降低种植农户的种植风险,增强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农民通过种植中药材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石台县通过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陆续在该县发展种植黄精、前胡、白芨、覆盆子、四叶参等中药材,从而实现石台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同时利用农闲富余劳动力,整合林下闲置土地,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药材种植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在脱贫攻坚的绚丽阳光里,石台县“金色产业”“银色产业”“绿色产业”“白色产业”齐头并进,折射出一道道脱贫致富的绚丽彩虹。

新闻推荐

沙漠中的仙人掌

石台县二中705班夏宪嘉指导老师:二胡在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里,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一粒小小的种子。从此,它就在这安家落户...

石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