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德:种植富硒米闯出致富路

池州日报 2018-09-12 08:31 大字

□ 通讯员 张志成

“能不能从老家捎点富硒米来?”早些年汪昌德在外面打工,每当知道他老家是安徽石台,就会有人问他有没有渠道弄到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石台特产的富硒大米。久而久之,汪昌德便萌生了回家乡种植富硒稻的念头。

“回乡之前,我对石台的富硒情况特地作了一番调查。”石台县境内土壤平均含硒量为0.55mg/kg,富硒区域406.87平方公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富硒地区,并且硒米是石台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了解情况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回家乡发展富硒稻产业的决心。”2013年,汪昌德在小河镇的来田和东庄流转了230亩土地小规模种植富硒稻,并于2015年在郑村投资兴建了一个米厂,用于加工富硒稻。“刚回来的时候,发现生态良好的家乡处处是商机,什么都想尝试一番,除了种植富硒稻,还发展家庭农场和养殖业。石台的家庭农场也是我第一个注册的。”经过几年的摸索,汪昌德选择集中精力专门从事富硒稻种植和加工,在米厂所在地郑村长期承包了600多亩土地。“如今除了富硒稻和米厂,只保留了一个农家乐,这主要也是为了向我的客户推荐富硒大米。”

汪昌德一直有个念想,希望自己能够为石台的富硒米产业做大做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几年,我把种植富硒稻赚来的钱全部投进我的米厂建设里,希望自己能做成一个产业,而不仅仅是一个富硒稻种植大户。”据了解,汪昌德在米厂上总投资超过了200万元。由最初的碾米小作坊发展为集收割、烘干、仓储、碾米和包装为一体的规模米厂。据王昌德介绍,他的米厂年加工能力达到600多吨,仓储能力100万公斤。如今不仅能满足自家的需求,还能够辐射石台全境和周边县区。“我的加工和仓储能力能让县外客户节约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他们把稻子一次性运过来,需要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行了。”汪昌德很自豪地介绍到。

发展产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这也是汪昌德坚持把种植富硒稻作为一个产业来做的原因。“稻田的管理和米厂都需要工人,还有土地的流转,这能够为乡亲们增加一些用功收入。”在汪昌德的设想里,在他的努力下,石台富硒米产业成熟后,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能够借助富硒米的产业平台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看着眼前一望无垠的富硒稻,汪昌德自豪得说,“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25万公斤。”金秋十月,石台的富硒稻产业也一定能获得大丰收。

新闻推荐

石台全面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倾力为贫困学子打造“保护伞”——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

□通讯员吴慧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圆梦人生,石台县倾力为贫困学子们打造“保护伞”。2018年上半年,石台县为2210名中...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