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药师”的脱贫路

安徽日报 2018-08-30 11:27 大字

本报记者 徐建

吴小娣家住石台县七都镇毛坦村,今年65岁,是当地二宝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切药师”。

说起这个“切药师”,它并不是专业技术职称,而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工友们对老吴的称呼。

老吴家原是毛坦村有名的贫困户,老伴身体不好,全家靠他打零工维持生计。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老吴在工地务工时受重伤致残,在医院躺了大半年,在妻子和弟弟的照顾下,才渐渐恢复意识。虽然一只耳朵听不见了,但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康复之后的老吴,不能干重体力活了,家里一下子断了收入来源,生活陷入了困境。

为了帮老吴一家脱贫,村干部和县扶贫干部帮他联系七都镇二宝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并安排在这里上班,工作岗位是切割中药材。老吴本以为这是简单的活,没想到上岗后,才发现中药材切割很有学问,是个技术活。一开始,他操刀的力度不够,切下来的药材薄厚不一,加上自身有残疾,做起事来不那么利索,一天下来,只有十多块钱的收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也没有什么起色。

就在老吴进退两难的时候,民生工程帮他解决了难题。 2017年6月,石台县人社部门联合七都镇政府,开办了一期技能脱贫民生工程培训班,专门培训中药材切割技术。

老吴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培训期间,他勤学苦练,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思考着切的药材厚度为什么总不达标。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老吴掌握了各种药材的切割要领,现在,他一手拿前胡(中药名),一手操刀,手推刀落,刀起手推,每片切下的厚度几乎一样。

去年,老吴在合作社切药挣了7000余元,再加上残疾人生活补贴、低保等民生工程项目补助,全家年收入达14000元,终于实现脱贫,还领到了脱贫光荣证。 “今年,我将家中零散的2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门心思做‘切药师\’了。 ”老吴笑盈盈地说。

新闻推荐

矶滩乡:开展拒绝“升学宴”倡议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王刚琴)近日,石台县矶滩乡积极开展拒绝“升学宴”“谢师宴”倡议活动。向全乡所有大学新生家长发出倡议,提倡文...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