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箕联语故事???? 王熙政
吴应箕,石台县大演乡永福村高田组人,出生于公元1594年,殉节于1645年。他生前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举人身份,“池州推官、兼纪军事”而已;但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是安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石台县历史上进入中华民族正史——《明史》中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
吴应箕自幼聪明,颖悟超群,过目成诵,声闻乡里。但是,特别的调皮。因为他“未冠而孤”,早年丧父,在家人眼中就显得格外的娇惯,有时候连私塾先生也奈何他不得。为此,以“好客任侠”闻名乡里的祖父吴国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只要有机会,就主动充当起半个私塾先生的角色,“考孙子”,协助私塾先生“收束”一下孙子的野性。
某年中秋夜,金风徐徐,月华如水,正是吃月饼、赏月色的好时辰。祖父吴国珍突然叫住了在院中疯玩“捉迷藏”游戏的吴应箕说:“次尾(吴应箕乳名),院子就这么大,能藏到哪里去呀。不如换个游戏玩玩”。吴应箕立即停止了躲猫猫,问祖父玩什么新游戏。吴国珍说:“对对子,怎么样?”吴应箕回答说:“好嘞,您出上联吧”。于是,吴国珍端着一把椅子向院中月影扶疏的梧桐树下走去,一面把吴应箕叫到身边,同时就把上联给吟了出来:
移椅倚桐同望月
听到这只上联之后,吴应箕黑玻璃球似的眼珠子,朝着祖父期待的眼神骨碌碌转动了两下,立即挣脱祖父的怀抱跑回屋里,随即又跑了出来,手上捧着一盏灯,腋下夹着一本书,在祖父面前亮了个像,就朝着日间读书的小阁楼上走去。吴国珍见状,再度突然叫住吴应箕:“吔,龟孙子,你对子没对出来,往哪里跑呀?回来!”吴应箕见祖父强装出来一副凶巴巴的样子,他也便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说:“爷,为了栽培我,您真是不惜贬低自己哟!”吴国珍说:“我怎么贬低自己?你对不出来对子,就是龟孙子一个!”吴应箕仍然保持着可怜兮兮的神态,继续说:“爷,我是‘龟孙子\’,您是谁哟?”吴国珍嗔怒交加地紧逼着:“你别对不出来对子,就跟我打马虎眼。先把对子对上了,再去玩;要不然,我这‘刮栗子\’可是有点不讲情面啰!”吴应箕见祖父吴国珍似乎要来真的,假装很服帖的样子透了“底”:
点灯登阁各攻书
吴应箕巧对对联的事,不翼而飞,很快传遍左邻右舍,成为乡亲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但是,其中也不乏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是他的祖父吴国珍“引导有方”的结果,——因为吴国珍本人的“书底子”就好。光阴荏苒,很快就到了第二年的插秧季节。持怀疑态度的人,难免要借机“测试”一下吴应箕的才思究竟有多敏捷。
高田吴村,坐东向西,背靠月形山,面对秋浦河。在村与河之间,是一畈呈扇面形展开的很开阔的田野。吴应箕家大门就正对着这畈田野。这天,吴应箕家请了很多乡亲帮助插秧,他就同着一帮小伙计在田埂上,跑过来,窜过去,嬉笑打闹,好不开心。这时,一位邻村的老乡突然叫住吴应箕,说是要和他对对子。吴应箕见说要和他对对子,当即停下脚步,爽快地答应说:“好,你出上联,我对下联”。出题的人早有准备,当时就以手上捆秧把子的活计为题,脱口而出:
稻草捆秧父绑子
吴应箕一听,觉得这上联出得非同小可;虽然是信手拈来,却深含着他被祖父及家中长辈们管得太严的“讥诮”的意味。要是草草应对,圆场可以很快打过去,但却很难把祖父及家中长辈们对自己的呵护之情,准确地传达出来。然而,要怎样对,才能显得既对题而又得体呢?小才子一时有点“懵” 了。恰在这时,一位村姑提着一篮才从牯牛降上打来的水竹笋,朝着田畈这边珊珊走来。顿时,他眼前一亮,突然对出了下联:
竹篮装笋娘抱儿
自那之后,吴应箕的才名,就像秋浦河的流水一样,走到哪里响到哪里,从秋浦河的源头一直响到老池口,响遍南京城,直至以《桃花扇》为媒,从历史的深处响到今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建)8月2日,池州市直多部门及驻池单位齐聚石台县,对标贫困县“摘帽”标准,分析形势、查摆不足,推进石台脱贫攻坚。...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