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掘金:一个“新农民”的致富路

池州日报 2018-07-06 08:26 大字

□ 记者 刘玉琴

这几日,石台县清峰雨合作社的葡萄、提子、西瓜成熟了,硕果飘香,引来不少来采摘的游客。从大棚蔬菜到香甜水果,杨海清的农场里,一年四季蔬菜和瓜果不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农场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他和几个贫困户一年四季有钱赚”。

时间回到3年前,那时的清峰雨合作社可是另一番情景。杨海清永远记得2015年7月3日下午3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从秋浦河漫上来,冲破河堤,灌进农场,农场积水达2米深,养猪场里130多头猪被冲走,农场80多亩西瓜被一扫而光,杨海清和家人顾不上带上衣服,就从农场里逃了出来。

眼看着即将上市的西瓜和生猪瞬间都没了踪影,杨海清心里十分难过。这年别说赚钱了,连恢复生产的资金都没了,杨海清有点后悔从事农业生产这一行。2010年,本来在老家蒙城从事粮油生意的杨海清,与朋友一起来池州考察投资项目,走到石台县矶滩乡时,被这里清澈的河水、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就在秋浦河边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水果、养鸡养猪,建起沼气池,从事循环农业生产。做农业是件辛苦的事,没多长时间,两个合作人都打了退堂鼓,只有杨海清坚持了下来。杨海清像以前做农民一样,带着家人一起挖地、施肥、除草,把农场打理得生机勃勃。

办农场,比以前做粮油生意辛苦得多,前几年投资都看不到收益,刚步入正规盈利,就碰到如此大的损失,杨海清有点动摇,不知道要不要坚持下去。纠结几天后,杨海清还是咬牙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三心二意注定不会成功。”杨海清说,下定决心后,他穿上当时县农委主任送来的衣服,在县委县政府的帮扶下,重新打理农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劳作,农场慢慢恢复生机。

“别小看农业生产,没有专业知识不行,新时代需要新农民。”在杨海清挂满提子的果园里,杨海清说,他一开始办农场时,因为没有农业专业知识,走了不少弯路,辛苦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高,还卖不上好价钱,所以一直没有多少盈利。在走了不少弯路后,杨海清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农业知识要学习,他利用手机微信群,积极向同行请教,有时还花钱请专家来农场指导。虽然“交了不少学费”,可是杨海清认为花钱学习是有回报的,现在西瓜压秧和葡萄、提子整枝打叉他样样在行,他引进的葡萄、提子新品种,不仅产量高,上市时间还比同类产品早,价格自然也较高。“40亩葡萄、提子挂果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24元,算起来是一笔可观的收益。”杨海清一边指导工人整枝,一边愉快地算了一笔账。

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杨海清的农场从濒临倒闭到收益可观。杨海清自己的日子好了,也带动了当地的贫困户就业脱贫。杨海清说,他在当地办农场时,老百姓给了他很多支持,现在农场里几乎天天有农活,他都是优先喊村里的贫困户来干,让他们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贫困户王德六,因为妻子生病不能外出务工,从杨海清办农场起他就在农场里干活,一年能干300来天,一天收入100多元,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

像王德六一样,杨海清的农场里还有六七个贫困户长期在这里工作。杨海清说,能与贫困户一起,通过双手劳动走上富裕,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

新闻推荐

公路排险保通行

近日,石台县境内突降特大暴雨,给公路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市公路部门应急抢险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清理山体冲积物和路面堆积...

石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