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和沈衍庆的师生情
□王熙政
林则徐(1785——1850)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福建省福州市人。沈衍庆(1813——1853)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江西兴国、泰和、鄱阳、金溪等地知县,安徽省石台县七都镇七都村人。林则徐和沈衍庆,从籍属地缘关系上说,两者相隔千里之遥;从入仕后政治地位层面说,林则徐曾是朝廷一品大员,沈衍庆则只是个基层官员:知县。林则徐与沈衍庆的师生关系,是如何构成的呢?
当然,这里所说的“师、生”关系,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空间层面“零距离”传道受业的关系,而是专指学识道德被赏识、以及发现和被发现双方在之后多方面的接触甚至“碰撞”中,所激起的灵魂深处或境界高处完全契合的师生情谊。这种“师、生”关系,除了彼此双方所处社会政治地位和年龄等客观因素的差异之外,就其本质而言,是属于“同明相照”的平等关系。
省试看好沈衍庆
那么,林则徐这位“老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下,认识了沈衍庆这位“学生”的呢?根据现存《槐卿遗稿·附录·宫保复书》的内容看,应当追溯到甲午年(公元1834年),林则徐作为江南片区“省试”主考的事情上。那一年,林则徐“监临江南省试”(详见 《宫保复书》),省试揭榜之后,成绩优异,众多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用现在比较时尚的语言描述,颇有“井喷”之槪;最使他感到开心的是,从众多的青年才俊中,发现了李某某、孙某某(林则徐给沈衍庆的复书中未注明李、孙二人的具体名字)和沈衍庆。在这些人中,他又认为:沈衍庆最是出类拔萃,“巍然房魁,闱艺尤高于众”,因而预料他势必“连步以登”。第二年(乙未年公元1835年)会试揭榜之后,沈衍庆果然与李、孙等人同捷甲科,名列前茅。对此,林则徐内心感到十分的高兴。在之后的宦海生涯中,又听说沈衍庆到金溪任职,“出为司牧”。在林则徐的心目中,尽管认为沈衍庆相当优秀,但到底是属于少年出道,阅历浅,经验终归不足;而且,他和沈衍庆之间又不曾有过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所以,对沈衍庆处理政务问题方面能力的“成色”,心里还是没有多少“底”。
然而,他心里对沈衍庆的办事能力没有多少“底”,并不意味着沈衍庆为官理政能力的底气不足。一次偶然的公差,林则徐途经南昌时,微服私访了江西境内的吏治民情。在无任何官方 “正面引导”的情况下,他获得了大量的一手信息。这 “一手信息”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他最为关注的内容就是:当年鄱阳湖流域的水灾严重,灾情最为严重的就是紧邻鄱阳湖的鄱阳县;与此同时,鄱阳县虽然灾情最为严重,而官民一致公认:“振民最勤,不为成例所束缚,良法美意,常出于功令之外,民爱之若父母焉! ”此时鄱阳县的一把手是谁?深究细问,不是别人,——正是他十六年前主试江南榜中名下的沈衍庆。其人其事,使林则徐大发感慨!感慨之一:大凡都认为“做文章”和“做官”是两回事,做得一手好文章的人不一定能够当得好官;同样,能够当好官的人不一定能够写出一手好文章。这个成见,在沈衍庆的身上遭到了彻底的颠覆,他把做文章的智慧和才情,巧妙地融合到治县理政的实践之中,赢得了当地朝野一致的广泛赞誉;感慨之二,他自己一直很低调地认为:当官这门“差事”于社会是没有什么大作用的,但是,透过沈衍庆的所作所为,则又使他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高官,能够为国家发现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人才,造福于民,造福于国,实在又是一件令人无比欣慰的快事,并且对自己所选中的人才“心窃敬之”。
师徒二人心系国家
林则徐对沈衍庆的倍加赏识,不仅仅在于沈衍庆能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恪尽职守;更重要的还在于沈衍庆在立足本职的基础上,把国家的大事、国家的兴衰存亡,时刻萦系于心。当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因鸦片而引起的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由此而导致国内激烈的阶级冲突。对此,沈衍庆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站在“禁烟、主战”派——林则徐一边,并且多次通过林则徐“恩师”这个渠道,给朝廷上书,痛陈“禁烟”之利和御侮之计。他的词采横溢的《鸦片烟赋》,在当时禁烟派的读者群中广为流传。其中“才储八斗而皆虚、力扛九鼎而亦竭”,“白昼作夜长眠、虚度半生驹晷”,“怜形容兮柴共瘦、憎面目兮鬼为徒”等等妙语警句,读来令人痛彻肝肠!
特别是在《上大府请罢英夷和议书》中,他痛陈鸦片烟对国库资财的严重掠夺,对官场风气的严重腐蚀,以及对国民健康的严重危害;他旗帜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如数家珍地列举了从古到今“城下之盟”给国家民族所招致的灭顶之灾,从而形成自己坚决抵制鸦片烟进入中国的主张。沈衍庆虽然进士出身,文人禀赋,但素尚勇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好斗”。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之所以毫不犹豫地站在主战派一边,是他认为:“能战而后可和”,——只有完全掌握了控制战争局面的主动权,才可以和英夷讲和;除此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就是依据自己的地利优势,团结一致,“依险守御”。并且为此列举了福建、浙江、台湾等多地御敌有方的成功事例,佐证了自己观点的可行性。林则徐对于这份“上书”给予高度评价:“陈义大正,论事明切、严气正性,……古今之至文哉! ”同时,他为了爱护自己的门生,不至于在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中,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在充分肯定沈衍庆“上书”内容的基础上,又对表达的时机选择和知晓范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惟佩服在心。已将此稿存之箧笥。此文垂之久远,自有定论。 (详见《槐卿遗稿·宫保复书》)”
沈衍庆作为林则徐的得意门生,他没有辜负前辈对他的厚望。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七月,在一次不期而遇的、敌我悬殊的鄱阳保卫战中,身先士卒,英勇献身。关于这次战事的发生、战斗、沈衍庆及其士卒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气概,《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八传中有记载。沈衍庆身后,在他曾经任职过的江西省的兴国、泰和、鄱阳等地,都建有祭祀他的专祠。他留给后人的《槐卿遗稿》,是现在江西省境内多所高等院校有关学者、专家,以及沈公故里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们研究的课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汪娟)近日,由县检察院提起的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在七都镇黄河村公开开庭审理。3名被告人不仅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还被要求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这是池州市首例刑事附带...
石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