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工程添动力脱贫攻坚见实效
□ 记者 王明智
深冬时节寒气袭人,但在困难群众家中,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扶贫工作队想点子、出实招,忙的是风风火火;贫困户发展产业、入园入社,干的是热火朝天。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池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立足本地实际,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力争实现今年再战再捷。
石台县小河镇来田村村民涂会珍返乡创办了家来田皮具厂,以皮包来料加工、外贸下单为主要经营方式,产品出口印度、非洲、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皮具厂年产值达900多万元。“厂里一共有42个工人,光贫困户就有22个。起初厂里招工主要面向留守妇女,方便她们就近在家门口务工赚钱,后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用工方面厂里就优先考虑贫困户。”来田皮具厂总经理涂会珍介绍道。为解决企业经营场地小、发展规模受限等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的潜力,来田村村两委还将村部空置的房屋出租给皮具厂,用作生产加工车间,并与企业联手,建立扶贫车间,支持、服务本村皮具加工企业,探索出一条“企业+贫困户”脱贫路线。
同样,在东至县尧渡镇汪街村,驻村扶贫队坚持因地制宜,针对贫困原因安排和设计项目,把落实产业发展和实施重点项目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为帮助贫困户余志方改善生活,村里将山塘无偿提供给他养鸭子,并结合金融政策帮他争取了无息贷款。“十多年前养过鸭子,后来因为遭遇禽流感打击,就放弃养殖了。如今有了政府支持,再次从事养殖业,我也充满信心。去年养了八千只肉鸭,赚了四万块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改养蛋鸭,准备扩大养殖规模,预计收入能有七八万块钱。”村民余志方开心道。
***,产业先行。池州市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新模式,推进党委政府“供给侧”和贫困户“需求侧”有效对接,重点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经济林、乡村旅游、服务加工等产业。突出旅游扶贫,围绕22个国家、省级乡村旅游扶贫宜游重点村,策划推出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分享旅游收益。例如石台县洪墩村采取“党支部+协会+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旅游农家乐,户均经营收入2万元。强化电商扶贫,制定《池州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实施方案》,鼓励电商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或通过托管代种代养。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也有一部分群众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而健康扶贫也成了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住了两次院,医疗费总共一万五千多,通过医保报销,个人只承担了五千多块钱。”石台县横渡镇琏溪村村民刘道海今年上半年被查出患有肿瘤,喜的是有了健康扶贫政策,大大减轻了个人经济负担。据悉,池州市全面落实健康扶贫,让贫困患者病有所医。加大“351”、“180”等政策宣讲落实力度,目前全市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贫困人口健康卡建卡率均达100%。
统筹推进其他工程。坚持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今年全市资助建档立卡困难学生5788人,共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722.3万元。积极推进光伏扶贫,以“三无”贫困户和残疾人贫困户为重点,通过渔光互补、户户联建等形式,建成89个村级光伏电站、3306户户用光伏电站,今年6月30日前全部并网发电,户均每年可增收3000元,第二批建设计划正在加快组织。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45人,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组建新家园合作社等形式,帮助搬迁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近就业,确保搬迁一户、安居一户、脱贫一户。推进就业扶贫,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实现100%帮扶,建成33个就业扶贫基地(省级5个),选择77个村开展“就业扶贫驿站”和“扶贫车间”建设。着力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等,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扶贫开发路上“池州步伐”铿锵有力,“池州举措”踏石留印,十大脱贫攻坚工程正在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开辟新途径。下一步,池州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着力在“准、实、严”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如期打赢年度战役、实现再战再捷。
新闻推荐
日前,池州市石台县发生一起奇葩案件,三名男子听说几十年前当地有人在屋下埋了几车金银财宝,于是心生贪念。在一户人家外出务工之际,三人将这户人家作为落脚点,开始“摸金寻宝”,只是还没等他们找到所谓...
石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