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在幼小的心灵种下环保的种子
“天蓝蓝、水碧碧、大氧吧、空气新;富硒地、富硒品、利健康、益身心.....”12月26日上午,石台县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齐声高唱生态歌谣《生态石台三字歌》,他们正在上每周一次的生态课,这门地方特色鲜明的课程已经不间断地上了12年。
2015年,在池州市关工委的提议下,该校将道德的内容融入到生态文明教育中,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目前,该校已经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写入校训,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把生态道德教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开发了系列校本教材,开设了生态课堂,开展了课题研究;把生态道德教育与绿色学校创建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天鹅班、白鹭班、东方白鹳班、蒲公英班……在贵池区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6个年级8个班300余名学生以这种方式给自己的班级命名,已成为该校广大师生的共识。
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毗邻十八索省级湿地保护区,通过开展湿地和鸟类保护教育宣传,让学生从小接受湿地保护教育,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参与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该校今年先后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被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授予“湿地学校”。
石台县实验小学、茅坦十八索湿地学校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坚持开设生态课、科普课的做法只是池州市“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目前“生态道德进校园”活动在池州市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学校通过开设生态课、科普课这样的小课堂,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在大自然中获取感性认知和体会。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森林日、爱鸟周、植树节等活动,主动邀请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校园开展宣讲。通过开展征文、主题班会、绘画比赛、知识竞赛、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池州市通过“生态道德进校园 ”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了环境保护工作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形成了“小手牵、大手宣”的良好氛围。如今,“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意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在池州大地正徐徐展开。
记者 程昭 左泽川 摄影报道
链接:什么是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它必须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二、它的规定性必须体现一定的社会整体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显示人们认识和掌握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三、它必须是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人们内心,并能时时指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冯民飞)日前,由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17安徽旅游互联网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安徽旅游微博微信评价指标体系》,公布了安徽省旅游智慧等级评定结果和安徽旅游信息化建...
石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