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差不多”老总

池州日报 2017-11-21 01:00 大字

在甲县某镇有这么一位食品厂老总,提起此人,人人皆知。之所以闻名遐迩,倒不是他有多么神奇的经商之道,而是因为他有这么句口头禅:“凡事差不多就行了,有什么区别呢?”他的行事方式也和他的口头禅一样:差不多。久而久之,人们就送给他一个外号——“差不多”老总。

采购食品原料时,“差不多”老总嫌大厂家成本太高而选择流动小商贩,家人劝他不要贪小便宜而因小失大,他总“乐观”地说道:“其实大厂家与小商贩的原料质量都差不多,有什么区别呢?中间差价那么大,都是利润啊。”

有企业跟他订梨子罐头作为夏季防暑降温品发放给职工,他却给别人发了苹果罐头,客户跟他理论,他笑嘻嘻的说:“哎哟,不都是水果罐头啊,差不多,有什么区别?”

除了每日在食品厂忙活,“差不多”老总就热衷晃荡于各商户之间联络感情,即便是每月报税的日期临近,他也不着急,他想早一天晚一天也差不多。面对税务人员的短信、电话提醒,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按时申报,可总是在申报期限后才看到他奔波在大厅各窗口的身影,为此,他成了税务机关谈话的常客。面对税务人员出具的税务事项通知书以及罚款时,他还不以为然地说:“15号与16号不是差不多嘛,有什么区别呢?”

这两年,受大形势影响,食品厂的效益也日渐下滑,“差不多”老总将他“差不多”的作风发挥到极致。反正原料质量都差不多,就全部用小商贩的吧;反正多几个工人和少几个工人也差不多,就裁掉一些节省成本吧;反正生产肥料处理不处理也差不多,影响不了大环境。即便如此,企业也步履维艰。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聚会,“差不多”老总与在外地经商的同学B闲聊中得知,B这几年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便想从他那里取点生意经,来提高自己厂子的利润,B狡黠的看着他:“倒是有个一本万利的法子,就看你敢不敢了。”“差不多”老总目不转睛地看着B,眼神中充满着期待,B不紧不慢地说:“你不是开食品厂吗,有些原料可以直接从农户手上采购啊,而且农产品收购发票是可以抵扣的,如果你能弄到这些发票,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捞一笔呢。”整个聚会期间,“差不多”老总都魂不守舍,若有所思。回到家中,“差不多”老总还在反复回味B同学说的话,心想:反正我有时候的确也向农户直接购买原料,发票多开少开几份也差不多,税务局估计也没有那个闲工夫查我。

那天之后,他便着手实施自己开源节流的“增富”新计划。几年间,他和另外两人,以租赁的某民房为据点,在无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假借甲县周边8个县区60多位农民的身份信息,虚开1036份农产品收购发票,用以抵扣进项,涉及金额1134.27万元,税额147.46万元。甲县税务局经过长期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已经向下游受票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发出《已证实虚开通知单》,并依法将该案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待“差不多”老总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点评:生活中经常会有对生活对工作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差不多”先生们,看似一种坦然超脱、与世无争的大将风范,实则一种对生活、工作漠然的消极态度。全民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底线,故事的主人公以这种不负责任的“差不多”态度去触碰法律的底线,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石台县国家税务局 胡彤)

新闻推荐

签订秸秆禁烧协议书网格化管理从源头管控2

除了秸秆回收再利用,全市各县区都在努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台县与种植大户签订禁烧协议,实施网格化管理从源头管控,截至10月底,全县未发现一个火点。石台县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