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的丰收符号 铺成斑斓调色板

市场星报 2017-11-15 01:04 大字

一年中,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承载着泥土深情和农人喜悦的玉米、南瓜、辣椒、红柿陆续收货。这时,田地里的斑斓逐渐隐去,而另一处的色彩却在农人们家门口每天显现:晒簟铺成一幅幅鲜艳的调色板,各种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甚是壮观,这就是所谓“晒秋”。

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

而这些“最美”,在深秋的皖南也是比比皆是。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的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延绵有序。

当然,这些晒秋的地方,景色也是美得不行。   

画坑:浮在山水中的水墨

画坑坐落在石台县七井山。古民居、古驿站、古石桥、古禅院、古树林随处可见,被称为“云端下的净土,山巅上的秋色”,画坑亦被挂牌为“晒秋摄影创作基地”。

每年的11月上旬,这里就到了收获的季节,各色果实高高挂在枝头,把山上和山下的景象,连缀成了一幅极具层次感的靓丽画卷,当地农民也会将自己辛苦种植的果物和玉米拿出来晾晒。

这里一直叫画溪,后改为画坑。1890年,画溪村里有位叫桃花的年轻村妇,在其丈夫征战沙场后死去,成为寡妇的她为表贞洁,在丈夫的坟地不远处的一条溪流旁筑庐而居,决意为夫守灵三载,并种起了水稻。从此,画溪有一块旱涝保收的上好稻田的消息被贪婪的乡绅知道,并变本加厉地盘剥,桃花无能为力,寻到溪水源头,用一坨黄泥将灌溉稻田的泉眼死死堵住。说来也怪,一直汩汩冒着清水的泉眼瞬时干涸,那条蜿蜒在村子中间的小溪,再也看不到一滴水。从此以后,画溪改名为画坑。

景观:七井山地处海拔500至1100多米的崇山峻岭上,境内山峦起伏,群峰耸立,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犹如一处浮在云中的山水画廊。盛产的枣皮、竹笋、苡仁、火腿、黑玉米、茶叶和辣椒被称为“七井七宝”。

尚村:仿佛置身世外仙境

尚村,古时又称“砚瓦村”,即家家有砚瓦,户户有祠堂,是一座神秘安静的绩溪古村。尚村的形成大致可溯源千年,唐末中原战乱,各士族大户迁入皖南徽州,因尚村地处偏僻,仅溪流孔道与外界相连,如秘境之地,部分士族姓氏选择此地,陆续进入,形成皖南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

深秋时节的尚村,农家屋顶,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村民把辛劳种植的辣椒、南瓜、玉米等农作物果实陆续收获,房前屋后、庭院晒场都成了晒秋的场所。有的甚至用辣椒拼成一个个汉字,或是五星红旗图案,美丽而又独特。

景观:山道弯弯,村内石板路交错纵横,曲径通幽,有圆门阙、通转楼、古井、古桥、水口等。村里有9个祠堂(许氏、周氏、方氏、高氏、章氏、胡氏、唐氏、张氏等),保存完好。如今村内仍延续有三十多种匠人:铜匠、箍桶匠、古法榨油匠等等,令人啧啧称奇。

古村停车场旁边可以登观景台,能看到整个尚村及附近村落如画一般的景致。村居瓦舍或隐或约,水口石桥古树如华盖笼罩,仿佛世外仙境秘地一般。

石潭:千灶万丁的800年古村

歙县石潭村有“晒秋节”。

自石潭始祖吴启公长子吴唯迁居到石潭村,石潭村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每至秋冬时节,勤劳的村民们总是利用竹编的晒匾,在温暖的阳光里把秋收后的农作物晾晒在自家屋顶、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五谷杂粮等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绚丽多姿,场面十分壮观和喜庆。

景观:石潭古村至今仍保留一姓一村,历史上人口最多时号称千灶万丁。它是古代歙县南乡和绩溪、旌德两县徽商从水路经新安江往苏杭的必经之地。

古村还保留两座古祠堂。其中一座堪称古祠堂典范——叙伦堂。其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00多年历史,有房梁100根,为国内建筑史上奇观(除北京故宫外没有第二家),号称“百梁厅”。

家朋:地势崎岖的“徽州明珠”

绩溪家朋乡地势崎岖,村庄平地极少,随着秋天收获的季节来到,村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自前几年家朋成功举办了晒秋活动以来,晒秋成为了摄影家到这进行创作拍摄的一大亮点。

景观:当地民居多明清建筑,斗拱飞檐,雕刻手法细腻,民室粉墙黛瓦,磷次栉比,古巷青石铺路,曲径通幽,马头墙层层叠叠,飞檐翘角,纵横交错。村中景点有“三屏”即阳和、寿山、亭文山;“五墩”即狮文、八卦亭、东山营、文笔、塔岭;“八景”即屏开锦帐、甑峰敏秀、石室清虚、逢石作壶、岩存仙迹、洲涌金鱼、鸾回天马、玉泉鸣佩。古建筑专家赞为“徽州古村落一颗明珠”。

门前岩位于家朋梅杆岭梯田的东麓,海拔1109米,是家朋村的屏风,风景如画,却始终披着一层神秘诡异的面纱。山势陡峭险峻,有的地方需要借助绳索才能攀缘。山上奇松飞度,怪石嶙峋,风景极佳。秋天,成片的葵花静静开放着,满眼的金黄,微风吹过仿佛是一片舞动的黄色海洋。

姬公尖:秋日最美是杮景

歙县姬公尖,海拔700米。该村100来户人家,除3户外,全都姓汪,是越国公汪华第八子俊公的后裔。先人是从旌德新建迁来山下的樊村(现在叫藩村),再迁居到山上来的。

自古以来就是颇有名气的花果之乡,有名扬天下的“上丰雪梨”、“青梅绿梅”、“姬公尖灯笼柿”、“徽州贡菊”等特产。

姬公尖灯笼柿历史悠久,这里生长着许多树龄达几十、几百年的老柿子树,最古老的树有400多岁,堪称徽州一绝。树高达十余米,树干嶙峋,树枝虬劲,弯弯曲曲,枝头挂满一颗颗通红的柿子,在早晨的霞光里通体油亮,鲜艳欲滴。

晒柿子是当地一大特色,这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要晒柿子, 户户做柿砣,一架架挂满柿子的晾架,就成为秋日里最美的风景。

景观:姬公尖还有一片全国罕见的百年古梅群,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就有500多株,吸引了广大摄影旅游爱好者前来观赏。上丰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村中散布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其中省文保单位1处、县文保单位1处及不可移动文物150余处,此外还有鲍氏寿庆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闻推荐

石台“以文兴旅”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

本报讯(记者倪晓春)以“史”添韵、以“人”树名、以“村”破题、以“茶”造势,近年来,石台县立足区域优势,面对经济新常态,“以文兴旅”全面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该县保护性开发榉根关古徽道景区,重塑“...

石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