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台:智力扶贫开启群众“智富门”

池州日报 2017-10-18 01:00 大字

□ 记者 徐婷/文 左泽川/图

“别看现在我还负债累累,照这样发展下去,摘掉穷帽子的日子不远了。”石台县仙寓镇村民王光热,因病致贫后找不到挣钱的路子,经过旅游技能培训以后,大胆筹资180万元,建起了4层楼的“农家乐”,今年开业以来,每天纯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

近年来,石台县聚力打好“智力牌”,通过技术培训、教育帮扶、干部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智力扶贫,开启群众“智富门”。

技能培训育“富苗”

矶滩乡洪墩村贫困户苏小琴,家住百丈崖景区附近,烧的一手好菜。几年来,她多次参加县里举办的“农家乐”经营管理培训班,通过扶贫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树立了创业理念、掌握了创业技巧、提高了创业能力。去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申请开办“农家乐”,自今年3月份开业至今,营业额达十几万元。

“要不是参加技能培训,我哪里能在家门口挣到这么多钱,日子也比以前红火多了。”苏小琴说,是技能培训让她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石台县充分整合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教育等多部门的资源,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上半年全县共开展技能脱贫培训5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7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9%,发放扶贫户创业担保贷款100万元。

教育帮扶斩“穷根”

9月25日下午,石台中学与帮扶结对学校崇实中学,就“教学管理”、“资源共享”、“教师培训”和“贫困生资助”等多方面达成帮扶协议。据了解,今年4月开始,石台县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采取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乡镇薄弱学校、两所同类型农村学校结对合作共建的模式,帮扶贫困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近年来,为了让教育“点亮”贫困学生的未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石台县注重解决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用知识和技能斩断穷根。建立涵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4101”扶贫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读中高职院校、普通高校学生每年享受不低于3000元的资助。1-7月,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904人次,发放资金158万元,不漏一人。贫困户家庭子女实现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学费全免,并通过雨露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生活费补助等减少贫困家庭学生生活开支。

同时,石台县通过建好高标准校舍、教师周转房和学校配套设施,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硬件设施。通过特岗计划、教师交流等,完善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机制。通过有针对性培训,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

扶贫能人传“富经”

2010年,小河镇来田村村民涂会珍学到皮具加工手艺后回乡开办加工厂,传授皮具加工技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目前工厂42名员工中有22名来自贫困户。

2012年,在外经济能人陈招龙回乡成立了石台云里居生态度假有限公司,发展乡村旅游。陈招龙在创业中安排贫困人口参工、参建2000余人次,提供劳务收入30多万元。同时,出资购买猪苗并开辟农家菜种植基地,和贫困户合作种养,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在***工作中,公职人员、规模企业主、经济能人、社会贤达人士等都是重要的“智力”资源。近年来,石台县充分利用这些“智力”资源,从县直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专门负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为78个村配齐扶贫专干,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形成了各类人才齐力推动***的工作合力。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共举办中青年干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共12期专题培训班,培训干部976人次。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资源,强化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培训。

新闻推荐

敬老院里的消防安全课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敬老院消防安全,提高弱势群体防御火灾的能力,坚决预防和遏制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10月12日上午,石台县公安局小河派出所联合县消防大队深入石台县小河镇第一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消防...

石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