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民为本,奏响共享新乐章——看池州如何推进共享发展

池州日报 2017-09-13 01:00 大字

□ 记者 陆寒芳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池州市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精力扶贫攻坚,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不“缩水”的财政投入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老百姓的实惠才是真正的政绩。池州历届政府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全市上下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关注支持,财政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具体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合力推进民生工程。

这种“民生为先”的发展观更是体现在对民生工程真金白银的财政投入上。不论是扶贫、“三农”、就业创业,还是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或其他城乡基础和公共服务,没有财政保障,一切都是“空谈”。

各级财政部门将落实民生工程资金作为重中之重,建立首位预算制度,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年初预留经费,预算追加等措施,保障民生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做到新增财力的90%以上用在民生上,民生工程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1.7%。

据了解,2011年以来,全市民生工程和惠民实事累计投入资金160多亿元,全市人均受益达万元以上。同时,池州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参与民生工程建设。资金为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解决了一批群众多年想办、急需办的民生设施、社会保障问题。

2017年,全市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35.16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9.8亿元,其他资金5.36亿元。截止7月底,各级资金已到位28.84亿元,拨付资金27.99亿元,资金到位率和拨付率分别为82.03%、97.05%。

硕果压枝的民生实事

困难群众搬进新房,公共场馆免费开放,农村娃接受正规学前教育,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水平跃升,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完成……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实事,温暖着千家万户。

目前,池州市已构筑起覆盖城乡的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全覆盖,24.9万老人按时领取养老金,每千名老人拥有40张养老床位,五保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并建立了五保、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构建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框架,146万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面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逐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建了多层次教育保障机制,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每年投入约1.4亿元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构建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农村改造危房近4万户,为35.47万户农房上保险。

除了这些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就业技能培训、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等都在改善着家家户户的生产生活,不断提升池州人民的幸福指数。

小康路上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当前,共享发展的实践更是体现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池州市更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到2018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出列、2019年石台县摘帽、2020年现行标准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战伊始,池州党委政府即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

为更好兑现扶贫目标,池州市因地制宜健全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光伏扶贫、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就业脱贫、金融扶贫、社保兜底脱贫、健康脱贫等24个配套文件。今年以来,又制定出台了产业***、创新小额信贷、落实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等实施意见或办法,进一步促进政策落地生效。全市共落实578家单位、1万余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双包”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联系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联系人。

2016年,池州市投入扶贫资金3.2亿元,发放扶贫贷款918万元,完成649人易地搬迁,建设63个贫困村、300个贫困户光伏电站,扶持2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提前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16207人脱贫,18个贫困村出列。2017年市财政继续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投入,预算安排2354万元用于脱贫攻坚,确保22832人脱贫、24个贫困村出列。

新闻推荐

石台车站警务室挂牌成立

本报讯(通讯员曾凡旺张超)8月28日上午,石台县公安局仁里派出所车站警务室在石台车站正式挂牌成立。成立车站警务室是维护稳定的需要,是提升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推动警务工作前移,及时处置各类警情的需...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