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女儿去扶贫;她,夫唱妇随也驻村 “扶贫夫妻”:以百姓心为心

池州日报 2019-12-30 05:34 大字

□ 记者 徐翔 左平

12月22日,星期天。下午三点多钟,臧胜阳一家三口收拾行李,关窗锁门,从池州主城区开车前往青阳县杨田镇黄泥村。

“去爸爸家喽”,三岁的小女儿蹦蹦跳跳上了车。

在小女儿的心中,她有三个家:主城区的家是妈妈的家,黄泥村的家是爸爸的家,幼儿园老师的家才是自己的家。

今年46岁的臧胜阳和妻子刘慧都是池州市直机关驻村扶贫干部,大女儿在外地上学,留在池州的就是一家三口,即便这样,依然是聚少离多。

他,带着女儿去扶贫

2017年4月,池州市挑选优秀干部驻村扶贫,在市委办公室工作的臧胜阳主动请缨,被安排到青阳县杨田镇黄泥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这已经是臧胜阳第二次到村挂职。2006年10月,曾在贵池区工作的他,在殷汇镇联丰村挂职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干就是三年多。

“我生在农村,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那里有养育我的乡亲。”但这一次,臧胜阳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中央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时间不多了。”

到村之后,臧胜阳用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19个村民组72户贫困户,把他们的情况全部记在工作日志里。

余金海多次尝试养蜂都没成功;施家理种的西瓜连年滞销;徐文轩因父亲去世成了孤儿;93岁的王玉荣跌断了腿行动不便……

从困难群众期盼的目光中,臧胜阳找到了驻村工作的方向。

就在臧胜阳准备施展拳脚大干一场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连串变故。

刚驻村一个月,臧胜阳的母亲不小心摔了一跤,胳膊骨折;三个月后,妻子刘慧生病住院;第二年初,岳父患脑梗住院,直到现在还没完全康复。

刘慧在市委统战部工作。统战部人少事多,刘慧每天忙完工作,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臧胜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征得妻子同意后,决定带着刚满周岁的小女儿去扶贫。

2017年9月,臧胜阳带着未到入园年龄的女儿到杨田镇小天使幼儿园报名。听说孩子爸爸是市里派来的扶贫干部,园长和老师们肃然起敬,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收下。

这样,小天使幼儿园里迎来了建园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小天使”。

安顿好女儿,臧胜阳和驻村工作队的其他队员们一道,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的臧胜阳,经常顾不上去幼儿园接女儿。小班生活老师刘迎芳、中班生活老师何英先后担起“临时妈妈”的角色,放学后只要看到臧胜阳没来就把他女儿带回家。每当牵着老师的手走出校门,孩子总是开心地说:回家喽!

即便是有时间接女儿,臧胜阳也很少有时间照顾。

有一次,臧胜阳到办公室整理扶贫资料,把女儿留在宿舍里。等到他加班回来,发现宿舍门敞开着,女儿不见了。原来,女儿出来找爸爸,跑到了村部门前的公路上。

从那以后,臧胜阳尽量把女儿带在身边,要么就把女儿锁在宿舍里,让她一个人看书、玩玩具、睡觉。

就这样,臧胜阳把一颗心分成两半,一半给了黄泥村的老百姓,一半给了他的小女儿。

她,夫唱妇随也驻村

12月23日,星期一。在黄泥村住了一晚后,早上六点多钟,刘慧吻了一下熟睡中的小女儿,便离开臧胜阳在黄泥村的宿舍,去镇上搭车赶往石台县七都镇芳村村。

石台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2018年8月,市委组织部挑选优秀干部到石台县非贫困村驻村扶贫。

市委统战部年轻人少,刘慧二话不说,来到芳村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每周在村里工作三天,星期四再回单位处理公务。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功理眼里,刘慧是一个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部门,没吃过苦的城里女伢子,但是却非常“接地气”。

初到村里的日子最艰苦。

芳村村离集镇较远,村里没有食堂,刘慧不愿意麻烦别人,也没到村干部或者村民家中搭伙,方便面成了她一日三餐的主食。

那段时间,刘慧查阅了村里的所有资料,跑遍了村里的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贫困户增收。

白天好过,夜间难熬。晚上,是刘慧最想孩子的时候。

臧胜阳带着小女儿去扶贫后,刘慧每天晚上都要跟孩子视频通话。一年多来,孩子学会穿衣服、拿筷子,刘慧都是在视频里知道的。“对不起,宝贝,妈妈不能在你身边陪你成长。”刘慧时常自责。

让刘慧感到内疚的还有自己的父母。

今年11月,刘慧的父亲因脑梗再次住院治疗。那段时间扶贫任务重,两口子都在村里赶不回来,臧胜阳更是连续几个星期都没回家。最后,还是朋友帮着把刘慧的父亲送到医院。

如今,父亲偏瘫在床,主要靠母亲和姐姐照顾。母亲心疼女儿女婿,有什么难处很少跟他们说,过度劳累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埋怨刘慧几句,说她不顾家。刘慧把眼泪藏在心底,总是陪着笑脸安慰母亲。

为了事业,为了家庭,刘慧用一双弱肩挑起两副重担。

他和她,是乡亲们的贴心人

12月27日,星期五。下午四点多,臧胜阳发了一条信息给妻子:刚接到紧急任务,这个双休日取消。正在部里上班的刘慧回信息说:知道了,我也是,下班后坐出租车去村里。

两年多来,臧胜阳、刘慧夫妻俩放弃了太多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乡亲们的脱贫致富东奔西走。

两年前,臧胜阳记在工作日志里的事项逐一办结。

余金海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专业户,施家理种的西瓜找到了销路,王玉荣老人坐上了社会救助的轮椅,孤儿徐文轩领到了有关部门发放的救助金……

说起臧胜阳帮他养蜂的事情,余金海连声说:臧副队长是党的好干部,心里想的是我们老百姓。

前些年,余金海自己尝试着养蜂酿蜜脱贫致富,由于技术缺乏、销路不畅,一直没成功。臧胜阳知道后,一边鼓励余金海不要放弃,一边邀请专家上门送技术。蜜蜂酿出新蜜,臧胜阳又通过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帮助销售。如今,余金海仅养蜂酿蜜一项每年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

在黄泥村党总支书记何长贵看来,臧胜阳是个“大文人”。革命烈士、劳工律师施洋是黄泥村施家后人。今年国庆节之前,黄泥村法治文化广场建成,从挖掘文化内涵,到争取资金、项目建设,臧胜阳亲力亲为。广场既展示了施家家风文化,也普及了法律常识,成为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和法治教育基地。

在芳村村,刘慧也用自己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71岁的李炳根因缺劳动力缺技术致贫,妻子患有慢性类风湿,需长期服药,患有脑梗行动不便的妻弟和他们一起生活,收入来源全靠两位老人干农活、打零工。刘慧每个星期都要上门走访,和他们谈心,为他们申请资金补助,帮助销售玉米、红薯粉和土鸡蛋。李炳根的妻子逢人便说,刘副队长像女儿一样贴心。

今年,池州遭遇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连旱,山区石台更是严重缺水。芳村村集体经济薄弱,苦于没钱引水,即便找到水源也只能望“水”兴叹。刘慧对村党总支书记陈昌明说:乡亲们吃水是大事,村里先想办法干起来,钱的事包在我身上。

那段时间,刘慧每个星期的前三天在村里,跟着大伙儿四处寻找水源;每个星期的后两天,回到市里跑部门寻求资金扶持,争取到抗旱资金6万元。

扶贫路上,夫妻同行。池州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吴作知说,臧胜阳、刘慧是一对双双驻村的“扶贫夫妻”,他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践初心、担使命,真正做到了“以百姓心为心”。

新闻推荐

池黄高铁池州段正式开工王宏宣布开工令

本报讯(记者钟斌)12月28日上午,池黄高铁池州段开工动员会在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境内的九华山站址举行,标志着池黄高铁池州段正...

青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