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让“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绽放魅力
□ 记者 唐馥娴
深秋的芙蓉湖畔弥漫着浓郁的非遗文化氛围,一场绚丽的嘉年华在青阳县上演。10月13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摄影》杂志社、青阳县人民政府、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19中国·青阳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在青阳正式启动,通过图片展览加实物展示以及现场表演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青阳品种繁多的非遗文化项目和近年来的保护成果,让这座千年历史名城更添文化魅力。
多彩“非遗” 青阳齐亮相
当日的青阳县芙蓉湖畔,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到处是锣鼓声和叫好声。
青阳腔《百花赠剑》,古老的唱腔声韵婉转,旋律起伏跌宕,一唱众和,锣鼓帮腔,展现了京剧“鼻祖”的独特韵味;贵池民歌《秧号子》,节奏自由,旋律嘹亮高亢,抒发了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即兴的情感;青阳酉华唱经锣鼓《舞马·双芙蓉·甘州歌》,多变而严整的鼓点套路,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难度让观众连连叫绝;池州傩戏,古风悠悠,以其古朴丰厚的魅力再次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舞台上,非遗展演轮番上阵,以精彩绝伦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主展区中,文化遗产手工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栩栩如生的生漆夹纻人物造像、款式新颖的千层底九华布鞋、娇贵美艳的九华水磨玉骨绢扇等,看得人眼花缭乱;展区边,还有一些当地传统特色饮食如陵阳锅子、九华素饼,特有的香气引得人们纷纷驻足品尝;在千亩花海,传统的龙灯在多彩的花海中凌空舞动,栩栩如生,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共分为非遗展演、非遗展示、摄影展示、邮票展示、旅游产品展示和摄影实地培训授课暨摄影采风等六大部分,通过开展非遗戏曲、音乐、民俗等项目展演,充分展示青阳县乃至池州市、安徽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成果以及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在非遗展示部分,通过搭建非遗技艺展示区,组织阜阳、安庆、黄山以及池州市各县区非遗生产企业在活动现场进行非遗技艺现场展示,推广非遗品牌形象,提升非遗技艺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9中国·青阳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通过影像的力量为世界打开了认识青阳‘非遗’的一扇窗,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了青阳‘非遗’的丰硕成果,让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参与青阳‘非遗’活态的传承与发展。”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活动是对青阳丰富的‘非遗’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青阳文化旅游发展的一次集中推介,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以摄影艺术为载体,推动青阳‘非遗’文化与摄影艺术有机结合、融合发展,推动‘非遗’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融合中发展。”
后继有人 “非遗”有活力
历史名城青阳,自西汉年间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自然遗产、人文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宝盆”。先后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旅游强县”殊荣。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雄踞县境西南。
在青阳全县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以及包括生漆夹纻技艺、青阳农民画、九华布鞋在内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个。其中,青阳生漆夹纻技艺造像逼真,成品千年不腐;青阳农民画设色大胆,线条细腻,内容吉祥丰满;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九华布鞋手工精湛,实用性强;青阳腔韵味十足,悠远流长……这些从技艺到演艺、类型多样的文化遗产,见证了近年来青阳县“非遗”传承创新的累累硕果。
对于青阳来说,保护和利用好境内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性文化工程。近年来,青阳县从战略层面上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路,构建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的新格局,使青阳珍贵、濒危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8年4月,青阳县建成青阳腔博物馆,给青阳县“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同年5月23日,青阳腔博物馆正式开馆,搜集展示散落在民间老艺人的老剧本、曲谱、乐器以及和青阳腔戏文有关的木雕、砖雕等珍贵资料,当天还召开了全国青阳腔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共30余名戏曲专家学者参会。
2019年6月,青阳县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在青阳腔博物馆办公,创作排演“青阳腔”剧目等,并将馆内小剧场作为青阳腔演绎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并对国内外游客全面开放,吸引众多旅游团队前来,为传播青阳腔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同月,青阳县在省级非遗“生漆夹纻技艺”传习研学基地——圣武雕塑,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的青年人才项目”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大美院的老师共同学习研究了生漆夹纻技艺……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青阳县已组建“非遗”文化团体20多个,从业人员1000余人。多年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在民间,青阳县都在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不懈努力。
文旅融合 产业齐发展
青阳县生态环境良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县域内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3家,各类精品酒店120家,旅行社13家,特色农家乐300余家,乡村民宿57家,最佳摄影点20处,省级特色旅游商品15件。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当下,“非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深度融合,探索积极有效的融合方式,是青阳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传播的新机遇和新课题。
在发展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青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出“非遗”乡村游。青阳县设计推出了3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以及青阳“非遗”研学之旅、青阳“非遗”体验之旅2条“非遗”旅游线路。丰富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特别是在青阳特色乡村游线路中融入“非遗”元素,形成常态化旅游产品并推广。
同时,青阳县还加大“引进走出”,积极开拓非遗新的市场。2018年9月,《中国知识产权报》摄影采风团来到青阳腔历史博物馆拍摄传统戏曲“青阳腔”。当月,新编青阳腔剧目《情断马嵬》走出池州,在安庆市荣获“安徽省第十一届皖江八市群艺(小戏)大赛”金奖。2019年5月,由江苏省淮海剧团、江苏省通州市通州歌舞团(通剧团)、青阳县非遗保护中心、青阳县古韵青阳腔艺术团共同参与的“经典共传承·艺术润心田”国家级非遗剧种交流活动在青阳腔博物馆举行。2019年6月,青阳·上海文化旅游暨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办,同年7月,2019中国·池州赏花会主题营销活动暨青阳县荷花节开幕,通过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体验以及现场展示圣武雕塑、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等特色产品,向游客展现出了青阳“非遗”产品的良好形象……
“非遗+名城”“非遗+演出”“非遗+体验”“非遗+旅游商品”,青阳县通过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发扬“非遗”文化传播,在文旅融合上大做文章。如今,素有“江南一岳占青阳,多少神仙此地藏”美誉的青阳,早已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每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新闻推荐
青阳县朱备镇是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该镇以生态为本,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探索“五四三二一”工作法 村庄清洁行动,这样做
青阳县朱备镇是一个新兴生态旅游观光小镇,位于九华山东麓,下辖4个行政村、72个村民组,1万余人口。主打禅修小镇,该镇去年跻身...
青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