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市”招牌越擦越亮

池州日报 2019-06-17 07:00 大字

□ 记者 刘晓丹

6月2日,青阳县五溪新城区的圣武雕塑公司内,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向人们展示着传统的“生漆夹纻”工艺。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建武专注雕塑和“生漆夹纻”工艺30多年,塑造出了各种千姿百态的艺术品,妻子蔡向秋刚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就回到青阳参加徒步大会的特色文化产品展览。

2017年,“生漆夹纻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建武是第五代传承人,蔡向秋陪伴丈夫一起坚守“生漆夹纻”传统工艺30年,儿子徐浩楷大学毕业后回到青阳传承父母的衣钵,作为第六代传承人发扬这项工艺。圣武雕塑公司专业研发生产“生漆夹纻”系列旅游工艺品及雕塑工程,推出“文化旅游+非遗体验”项目,进一步挖掘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传承、弘扬与发展池州优秀传统技艺做出了贡献。

徐建武将生漆夹纻代表作“青阳腔脸谱”一套34件捐赠给青阳腔博物馆收藏,该馆是青阳县新文化馆的组成部分,2018年4月份建成,设置了非遗展示中心、数字文化馆、农民画陈列培训室等空间。其中,数字文化馆在安徽省县级文化馆中是第一家。

青阳县积极落实公共文化场馆日常免费开放,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11个乡镇综合文体服务中心、110个农家书屋去年免费开放累计接待30万人次。生漆夹纻技艺两件作品《如余干臣》《一叶一菩提》和大九华玉骨绢扇作品《檀木玉骨手绘绢扇》分获省第七届工艺美术精品“徽工奖”银奖和铜奖。青阳腔、青阳农民画等项目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创作排练了《百花赠剑》《出猎·回书》等青阳腔剧目10多个,新编青阳腔剧目《情断马嵬》荣获“安徽省第十一届皖江八市群艺(小戏)大赛”金奖。

近年来,池州市通过实施“文化名市”战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大繁荣,从顶层设计开始,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先后出台了“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摄影产业发展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推动全市文化建设。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池州市文化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及相关实施细则,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仅2018年,全市筛选136个文化项目组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遴选24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47亿元,命名第三届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并投入334万元对池州傩戏、九华山庙会、东至花灯舞等非遗项目进行保护传承,完成第二批、启动第三批非遗“名师带徒”工程,举办各类非遗展演展示活动30余场。

“文化名市”的招牌逐渐擦亮。青阳腔参演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开场节目“百戏贺岁”,大型舞台剧《千年傩》等参加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第五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等展演活动。大型黄梅戏《烟雨杏花村》等7件作品参与全省社科奖评选,新创大戏《悠悠南山风》等3部剧目成功入选安徽省戏曲创作孵化计划暨农村现实题材创作工程。

目前,池州市正通过推介传统戏剧舞蹈资源引进文化企业投资建设演艺类项目,利用自然、人文和产业景观积极发展摄影产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编排表演传统剧目为旅游景点开发提供文化支撑等,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全力推进文化旅游相融合,打造文旅繁荣发展新高地。

新闻推荐

我的舞蹈梦

青阳县杨田中心小学401班罗婧宸指导老师:黄芳每个人都有五彩缤纷的梦想,虽然我是个平凡的女孩,但我的梦想是当一个舞蹈家。...

青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