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各地中小学校通过“家校互动”“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增强广大师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并通过“绿色教育”不断向校外拓展延伸,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
□ 记者 邓柱
“塑料袋,重复用,废弃物,是资源,可再生……”4月1日,主城区杏花村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环保三字经》“人人诵”活动。“不摘花摘草,不能乱丢垃圾,垃圾要分类放。我要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保护环境。”杏花村小学学生张瑞表示。
“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抓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环保,形成了充满绿色氛围的校园文化”,贵池区杏花村小学副校长余积广说。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相融合,不仅让学生们能够耳熟能详的诵读,而且还将生态保护意识融到了他们的心里和日常的生活中。
片片绿荫下,花红叶绿;声声鸟鸣中,生机盎然。教室与绿色相映成趣,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育人有保障。近年来,池州市各地中小学坚持将“绿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开设“绿色课堂”、加强校园绿化等方式着力打造绿色校园,践行绿色教育,努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战略布局落地落实。日前,省生态环境厅、省教育厅评选出了37所省级“绿色学校”,其中,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小学、青阳县第三实验小学榜上有名。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绿色化,更主要的是通过课堂把绿色思想渗透给学生。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池州市中小学校还深入挖掘各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使环境教育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们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让学生们不断地加深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时讲到我国每年使用一次性筷子,达到了450亿双,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学生们听到这个庞大的数字的时候会感到惊讶,也会想以后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环保一定要从我做起”,青阳县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杨燕认为。
青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刘祥来介绍,他们以课堂为主阵地,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让学生进行了解并掌握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比如引导学生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汽车模具,启迪学生思考汽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制造原料组成,如果用废料能变成这些原材料是不是更好呢?”近年来,在池州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全市各地中小学校坚持把“绿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把绿色教育理念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家校互动”“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增强广大师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并通过“绿色教育”不断向校外拓展延伸,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环保的氛围。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师生环保理念明显增强了,崇尚节俭、绿色出行已蔚然成风,‘热爱美丽大自然,保护人类好家园’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下一步我们将环保教育理念再向家庭、社区延伸,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好”,青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方翠红表示。
新闻推荐
青阳县杨田中心小学402班鄢鹏程指导教师:周琼春姑娘悄悄地来了,我欢天喜地地跟随着她的脚步来到了田野、河边和花园。辽阔...
青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