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读山? 苏华民
近日,读青阳万历县志,丁黼的《范文正公祠堂记》,文中详叙了北宋名臣、散文大家范仲淹少时在青阳长山,随母生活十余年的经历。明朝和清朝地方志上,均有多处关于范仲淹生活和读书所在地的记载与叙述。
《江南通志》云:“读山,在青阳县东二十里,有洞如垂铎,石皆青黛色,宋范仲淹读书于此,故名。” 《嘉庆一统志》载:“读山,在青阳县东二十里,相传宋范仲淹读书扵此,上有读山、秀岩二洞,其北为长山。”
《读史方舆纪要》关于池州青阳县也载有:“古长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秀拔群山,范仲淹尝读书其中,更名读山。”的叙述。
年初,青阳县木镇镇出版《古铺木镇》一书,我的文章《范仲淹在长山》,需要查清楚“读山”的具体位置。在村民带领下四处走访、查询,均是无果。我还问及“附近可有哪座山上,有二个山洞的呢?”也没有得到答案 。我有点沮丧。当时我想;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一座山,却是与天地共存,不会凭空消逝的。然而“读山”到底在哪里呢?
后来,复查资料,《江南通志》云:“范仲淹书堂,在青阳县东二十里,读山之阳。”《光绪青阳县志》亦载有:“十八都,长山徐村,在县东北隶灵岩乡。”“范希文书堂,在县东二十里,读山之阳,世易地没,万历三十三年知县傅宾按志文清出。”县学训导周贇有青阳十景诗之一《读山寒梅》云:(范文正公少孤,依长山朱氏,冒其姓,既贵始归宗。今读山多古梅,范公读书时手植)曰:
“长山风雪寻梅路,寻得范公读书处,
想见寒灯夜课时,伶仃孤影花千树。
调鼎天家去不还,梅开千古忆公颜,
十载断韲梅作伴,有谁相顾问暖寒。”
宋、元、明、清的历史资料,均记载了范仲淹少年时代,在青阳长山、读山,读书和成长的经过。且各朝代地方志记载的史料,已经形成时间上的序列和历史的传递,并非是一个朝代和一家之言凭空杜撰而能够做到的。可见,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然而“读山”因时间的久远,加之明清时期,青阳本地发生过几次大的战争和瘟疫,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外逃,以致出现了文化断层。读山被掩埋在岁月的深处,被时间所遗忘。读山,因没能核查出具体位置,已经成为我心头的一个结、一个谜。
此后继续查阅青阳《明万历县志》和《清光绪县志》,图志上明确标明“读山”具体名称和地理方位,按图索骥,其方位,应在距离长山近十华里路程的读山铺。
《明万历县志》中有记载:出青阳十里石岭铺、读山铺、木瓜铺、王狮铺,赵塘铺、金山铺五里后至南陵地界。过去是驿站式交通,十里为一铺,也就是说:铺与铺之间的距离是十华里。东路有六个驿站,即共有六十华里路程,换算成现在公里数是30公里,这与实际路程是基本吻合的。
《清光绪青阳县志》图二画面上也标明,青阳东路驿站分布状况:过双牌岭、杨梅桥、读山铺、凤仪铺、木瓜铺、小路口、黄狮岭、金山铺再至南陵地界。过去道路交通,是“五里一亭、十里一站”式的驿道,沿山敷势,翻山越岭的石板路,是最常见的路况。
按照当时的线路图来看,青阳东路古道驿站,是沿着旗山、陡岭、桐岭山、木瓜山至石堰、再至乔木金山一线。那时还没有318国道,现在的新河、木镇街道所在地,都不在驿站的交通要道上。明志和清光绪志,图标画面上均表明,长山与读书铺之间,还有近十华里的路程。
《嘉庆一统志》和《江南通志》均载:“范仲淹书堂,在青阳县东二十里,读山之阳。” “上有读山、秀岩二洞,其北为长山”这也告诉我们,读山的具体位置,应该在距离木瓜铺十华里,离县城东二十里的读山之阳。现在我们只要确认“读山”具体位置,即可查询到“读山铺”所在地了。
2018年金秋十月,新河镇组织文艺家采风,去周桥村与木镇交界处,“白云洞”、“小观音洞”,参观游览,它位于周桥观音山,当地村民亦称呼为“百梁亭”离江梅桥一华里,离木镇街五公里,正处于青阳东路古道上。
观音寺建于山腰之中的“白云洞”前,而这寺庙上面的“小观音洞”处亦建有一座尼庵。这也就是说:这座山有两个山洞,至于是不是“读山、秀岩”二洞,仍需进一步考证,然洞内皆是垂挂的石钟乳,洁白的方解石,裸露在外面,因时光的侵蚀,呈墨黛色。该山当地人现在称其名为“观音山”看山脉走向它与陵阳山、东堡分石岭、蓉城的火焰山、再至木镇木瓜山,是一条山脉,但每一段山脉却有不同的名称。山中盛产方解石、白云石。是横亘在青阳东面的一条高山屏障,连绵起伏百余里。它石骨峥嵘,秀拔挺立。观音寺就位于观音峰山腰之上,它周围景色优美,一年四季苍绿松翠,林壑秀美。
我们现在只需求证出,“观音山”,是不是“读山”。读山铺也就在附近不远处,反过来也成立。
其实我手头掌握的资料,是可以相互佐证的。比如:读山铺离县城二十里,离木瓜铺十里。读山有“读山、秀岩”二个山洞。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仅此一处。并且明史云:“宋时有僧舍”。
据介绍,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就有寺庙存在。该山秀拔群山。
“白云洞”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读山”洞,山上面的“小观音”洞,是不是方志中所载的“秀岩”洞呢?
我继续翻查《明万历县志》和《清光绪青阳县志》,地图上标明读山具体名称和地理方位。 后又根据百度搜索和手机定位、导航的方法,定位出白云洞观音寺的具体位置,离江梅桥北一华里路程,离九华东路酒厂10公里,木镇15公里,而明清县志图标明;过杨梅桥,前就是读山铺,离县城二十里。百度地图标明的地理方位,与县志上标明的河流、山势,离县城距离均吻合。
随着查询的不断深入“读山”、“读书铺”,地理、方位、历史,以及寺庙的存在,竟不断显露出本来的面目。
由此而得知:“读山”也就是现在的白云洞所在的山。“白云洞、小观音洞”,也就是“读山,秀岩”二洞,读山铺也就在读山之阳。思路一开,如拨云见日,诸多疑问都迎刃而解了。
“读山”,也像“木瓜山”一样,在历史的延续中,被人们所遗忘,从而丢失了自己的名称。曾经的光辉和灿烂的历史,都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对于地方人文历史来说;是不应该的,也是令人遗憾和痛心的。
青阳是一个深具文化内涵的古城驿,还有哪些未知的典故、人物,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而出现了文化的断层,都需要我们当代文化人去挖掘,去整理、衔接和承继。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汤才亮)今年以来,青阳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作用,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
青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