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户变身养殖专业户

池州日报 2017-11-30 10:00 大字

□ 记者 徐婷

11月27日早晨天刚蒙蒙亮,青阳县乔木乡凌塘村杨塘组的周晓兵起床来到猪圈,开始一天辛勤的劳作。切猪草、投猪食、扫栏舍,有条不紊。周晓兵是一名贫困户,女儿患重病。面对家里的困难,他敢闯敢拼,建起了养猪场,成为当地的养猪大户。

“这些猪就是我们一家脱贫的希望,所以我要精心喂养,争取卖出个好价钱。”看着吃得正欢的猪,周晓兵心怀希望。今年45岁的周晓兵,2004年因胃溃疡出血进行胃部分切除术后,身体虚弱,一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10岁的女儿三年前查出患有白血病,每年花费二十余万元。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能借到钱的亲戚都借遍了,也仅仅能维持女儿的病情稳定。要想根治女儿的病,必须进行骨髓移植,可五十多万元的手术费用,让这个贫困家庭不知所措。

如何帮助周晓兵尽快脱贫致富,成为凌塘村扶贫干部的心事。去年,当听到周晓兵说以前养过猪,家里有个破旧的猪圈,会一点养殖技术时,扶贫干部叶勇连夜加班为他订制了养猪扶贫方案,积极帮他申报扶贫到户资金2万元,又帮他联系青阳县农村商业银行,争取扶贫贷款。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没过多久,一个存栏200头规模的崭新的养猪场就建成了。

叶勇又走访凌塘村养猪大户,帮周晓兵先借来90头小猪崽,等几个月后猪出栏了,卖的钱再还给养猪大户。邀请养猪大户对周晓兵进行养猪技能培训,让他掌握了最新的养殖技术。今年8月份,周晓兵卖出了第一批50头猪,总收入近10万元。随后,周晓兵将卖猪的款项又买了50头猪崽饲养。“除去饲料、人工等成本,其实并没赚到多少钱,而且我还欠了很多的债,但我相信只要人勤劳,生活就有盼头。”望着活蹦乱跳的小猪,周晓兵打算继续搞好生猪养殖,力争尽快把欠账全部还清,过上新生活。

除养猪外,凌塘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实行“一户一法”的帮扶方式,通过全面考察,积极推进养蚕、养鸡、苗木、徽菊等种养产业的发展,帮助贫困户选择好产业、发展好产业,提升生产经营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

新闻推荐

青阳县政协形成学习例会制度

本报讯“县政协党组每周二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将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这对于提升政协履职能力大有好处。”在青阳政协11月21日召开的党组扩大会议上,县政协主席江晓利又作了进一步要求。为提高县...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