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市”让游人共享文化盛宴
□ 记者 李玲
“喜迎十九大 文化乐万家。”金秋时节,一场文化盛宴在池州各地纷纷上演。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内,以“健康旅行、品味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体验民俗文化,畅享绿色生活。以杏花村为代表的农耕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开始彰显穿越千年的影响力。近几年来,池州市依托生态山水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文化名市”战略,打造独具魅力的池州城市名片。
旅游是城市的名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池州市文化遗存丰富、旅游资源密集,以佛文化、诗文化、生态山水文化、民俗戏曲文化等文化特色为重点,池州市精心打造具有创意性、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点,让文化旅游项目成为提供文化服务的平台。九华山风景区通过对佛教文化元素的提炼重塑,打造“大愿如愿”文化品牌。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围绕文化名人、名诗、名村,着力打造“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品牌”、“天下第一村”,利用“清明”“端午”等节点,开展“杏花耕”、龙舟赛等文化展演、营销活动。文化旅游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池州市建成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库,编制文化产业项目120余个,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特色文化街区和特色文化村项目9个;首创全国绿色运动会,并连续举办5届;成功举办3届池州杏花村赏花游园节;青阳县陵阳镇还获得全国第二家摄影小镇称号。
在打造文化旅游项目的同时,池州市十分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九华山肉身宝殿、齐山摩崖石刻等9处文物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池州市国保单位零的突破。贵池七星墩遗址、东至华龙洞遗址等13处文物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了两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东至南溪古寨、贵池石门高村、贵池渚湖姜村入选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青阳陵阳镇、九华山九华镇、东至县东流老街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东至南溪古寨等5个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在非遗保护方面,池州市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规定,全市非遗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建成池州傩、贵池民歌、石台同乐班3个省级非遗传习所,组织创作傩舞《关公斩妖》、罗城民歌《朵朵山花》、池州地域特色音乐《九华梵乐》等赴省内外演出,组织“贵池傩面具雕刻”、“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展,选送国家级非遗项目池州傩和东至花灯等赴澳门参加表演和展览。
改革与发展当以惠及于民为目标。近几年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市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填补了市级公共文化场馆空白,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位于全省前列,全市5个图书馆、6个文化馆、3个博物馆和5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13个农家书屋均实行免费开放,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农村文艺演出活动15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9540场。开展送戏下基层进社区4520场,送电影下基层进社区13560场。举办美好乡村文艺汇演、新春文艺展演以及各类文艺晚会,开展广场舞大赛、皖江八市群艺大赛,组织非遗展演展示展销、“文化名市”成果展、美术书法作品展、各类摄影展、读书征文等群众文化活动280余场次。逐步形成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池州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池州民歌赛、百姓大舞台、贵池区广场文艺演出、东至县尧舜之乡月月乐、石台县茶叶节、牯牛降灯会、青阳县春节晚会、九华山庙会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推动文化惠民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池州文化名市的内涵,扩大了池州文化的影响力。
新闻推荐
青阳县蓉城镇第二小学404班张昕月指导老师:金雁飞暑期里的一天下午,爸爸正准备带我去游泳。可是偏偏这时车钥匙又不知道跑哪去了。爸妈俩人急忙去找,可好一会儿也没找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
青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