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孝勤好家风“滋养”幸福好家庭
都说校有校规,家有家风。那家风是什么呢?在谢桂珍看来,家风就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而她的家风可以概括为简单的两个字:“孝”、“勤”。
记者 钱雪梅文/图
百善孝为先 让孩子耳濡目染孝心文化
“每个孩子都有父母,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有父母,我们用自身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导孩子要敬老孝亲。”谢桂珍说,他们的教育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影响孩子。
记者了解到,谢桂珍是青阳人,双方父母都住在农村。每次回老家,她都会亲自带上儿子施殊去超市给双方老人挑选食品。挑选的过程中,她会细心的告诉儿子,外公喜欢吃咸味的饼干,爷爷喜欢吃松软的饼干。“我们坚持每一个孝敬老人的举动都能让儿子亲自参与,慢慢让他也学会做一个有爱心且细心的孩子。”
织毛衣,恐怕已经是很多家庭主妇比较生疏的活。然而,谢桂珍却常年坚持给老人织毛衣。每当天凉的时候,谢桂珍总是边织毛衣边陪儿子做功课。儿子有时会问:“妈妈,你为什么有织不完的毛衣?”这时谢桂珍就会告诉儿子,这是给外公织的,上次是给爷爷织的,自己织的比买来的暖和。
除了日常生活中细心照顾老人之外,谢桂珍还不忘经常带老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记者了解到,上海世博会那年,由于两位老人将近80岁,行动不便,谢桂珍却坚持让两位老人坐在轮椅上逛世博。值得高兴的是,儿子非常赞同,主动要求推着老人。
勤能补拙
夫妻双方通过勤奋实现回城梦想
采访时,记者得知,2011年之前,谢桂珍一直在青阳县地税局陵阳分局工作,而他的老公施向东也在青阳县国税局陵阳分局工作,两人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实现回城梦,他们约定一起勤奋工作,不断提升自己。最后,两人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先后成功回城。
每当施殊看到爸妈下班后还刻苦专研专业知识,总是很心疼。他不理解地问:“爸妈,你们工作这么久了,为什么还这么勤奋?”听到儿子问这话,谢桂珍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因为早出晚归,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上学,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结。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县城工作,然后每天能够亲自接送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施向东在单位的岗位练兵中,次次成绩优异。并且通过能手竞赛,多次获省、市级征管能手。而谢桂珍也不甘落后,每年都用心准备单位举办的业务考试,每每也获得嘉奖,并且在全市纳税服务能手竞赛中一举夺魁。施殊可能也是深受他们的感染,变得越来越勤奋,每次考试结束总会给父母带来惊喜。
“优异的成绩”和“善良的爱心”
儿子回馈父母的教育
“刚上高中时,在青中小班并不算出类拔萃,也只能说刚刚入线,分科之后一直保持班级十几名,全年级四十多名,后来每次考试都进步很快。”谢桂珍说,书桌上那已堆成小山的各类习题集和试卷见证了儿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一跃成为学霸的过程。2016年,施殊以全县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东南大学。
“我们夫妇因为勤,实现了回城梦,儿子在我们的感染下,因为勤,开启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谢桂珍说,让她更开心的是,儿子不仅成功考上了大学,而且还充满了孝心。2016年寒假,刚入大一的他就主动提出要带爷爷和外公到南京旅游。旅游时,儿子的一个个小细节打动着谢桂珍的心。谢桂珍走路稍微快了点,儿子就会嘱咐她,要慢一点,跟着老人的节奏;过马路时,会下意识地将老人护住;吃饭时,总是以爷爷和外公的口味来定餐。谢桂珍说,这就是她们的家风,“孝”与“勤”。希望这样的家风能引导家中的每一位成员在未来的路上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齐斌)近日,青阳县蓉城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名被外省公安机关上网的本地户籍逃犯,主动上门开展工作,多次电话联系,温情规劝,最终该名逃犯受到感化,回乡投案自首。7月24日8时许,蓉城派出所...
青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