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人物采访

池州日报 2019-08-10 07:35 大字

人物采访是对新闻人物进行的采访活动。在众多采访题材中,人物采访相对比较复杂,采访的尺度也不容易把握。如何挖掘采访对象性格特点,为观众展示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观众耳目一新、有所触动,非常考验记者的采访功底。怎样做好人物采访,结合平时的采访,简要谈几点: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能让记者在采访时思路清晰,提问主动,节省采访时间。准备得越充分就越接近采访对象,也更能挖掘出人物身上的真性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收集采访对象的信息,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成就、性格特点从而层层剖析,拟定采访提纲。这样,面对被采访者时,既不会对他太陌生,也容易和他建立融洽的交谈氛围。同时,可以把采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摆正姿态 学会聆听

记者是一个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职业,在采访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无论是面对领导干部、业界名流还是普通的老百姓,记者都应当摆正自己的姿态,与采访对象平等地交流。面对“大人物”时要保持自信,敢于发问,面对普通群众要保持普通的人姿态,耐心聆听,感受采访对象的喜乐、忧愁。

三、鲜活的现场 塑造人物形象

鲜活好看的新闻现场能展示人物的职业特性,突显人物性格特点。很多记者在做人物采访时,现场摆拍痕迹过重。逢家人和睦必有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逢子女孝顺老人必有为老人洗脚。这样的现场虽然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但没有故事性和生活气息,千篇一律也让观众视觉疲劳。要营造好现场,首先要和采访对象多沟通,成为采访对象的“老熟人”,从他的工作生活中筛选出生动的场景。其次记者在现场要有捕捉力,在采访90后乡村教师黄玲时,初期我也是拍摄老师在教室里上课、改作业、和学生做游戏的现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场景。后来通过在现场的观察,发现孩子们下课都喜欢围着老师,女孩子们三三两两抢着抱住老师,于是我们就将这个现场记录了下来。通过这个现场,我们可以感受到黄玲口中“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幸福”,能看出来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也展现了新时代教师亦师亦友的形象。除了捕捉力,记者在现场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好现场的出现,发现它、记录它。

池州市广播电视台 汪秀涓

新闻推荐

开展防溺水专项督查

本报讯(通讯员章琼)近日,贵池区组织教育、宣传、水利、住建、文旅、应急管理等部门成立5个督查组分赴19个镇街道和2个园区开...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