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信念 记优秀共产党员、市直机关工委退休干部汪尚济

池州日报 2019-07-25 07:47 大字

□ 记者 潘世鹏

入党60年,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人生的努力方向;无论在职还是退休,他都无条件听从组织安排,高标准严要求自己,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他就是原池州地直党工委书记汪尚济。

汪尚济1934年11月出生于安庆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8年8月从安庆市直党工委副书记岗位调任池州地直党工委书记,1998年4月退休回原籍安庆。

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恢复池州地区建制,当时需要从安庆市直机关抽调部分人员过江到池州地区工作。已经55岁的汪尚济当时身患多种疾病,按规定不在选调范围。因组织上一直找不到担任池州地直党工委书记的合适人选,酝酿再三就他最为合适,但筹建办领导又开不了口。时任安庆市委书记方兆祥得知后登门看望动员,要求汪尚济克服个人及家庭困难,立即赴池州组建地直党工委。汪尚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组织的要求,并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给予其相关照顾的安排,便一头扎进了池州组建的繁杂事务中。

当时池州地直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极差,年轻同志都觉得工作生活十分困难,但汪尚济从没悲观过,更没有发过半句牢骚,他始终斗志昂扬地走在前头,带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全身心地扑在组建工作上,充分发挥了组建骨干的作用。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仅用短短2个月时间,便提前完成了地直党工委组建任务,干净利落地打了个组建“漂亮仗”,受到了当时新建池州地委的通报表彰和嘉奖。

忘我工作,高标准干事育人,是许多干部职工和群众对汪尚济工作的评价。1988年11月至1995年2月,汪尚济在担任池州地直党工委书记的6年间,他始终把机关党建高高举过头顶,坚持用心做事、用行动作表率。跟他一起创业和共事多年的同志都清晰地记得,老汪书记是个风风火火的工作狂,为了工作他啥都愿意付出啥都可以不要。他时常勉励和告诫大家:“党建无小事,工作必须实。”“在平凡的岗位上,靠的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要把工作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快乐,一种使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实际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大到抗洪抢险、文明创建和年度考核,小到打扫卫生、布置会场等,他都带头与大家一起干,一五一十抓,从不当甩手掌柜,从不怕得罪人。他待人真诚,经常与同事谈心沟通,干部职工家里有事他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下属加班,他不顾身体多病陪着加,经常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舒缓大家的工作压力。他办事干练,从不拖泥带水,为了高标准抓好工作,他经常为一些细节性问题和具体事务跟下属较真,有时还大发脾气,弄得有的同志挂不住脸、下不了台,但事后大家都很理解他、打心底服他, (下转2版)

(上接1版)没有人计较记恨他。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干事舒心、工作齐心,每年都顺利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地直机关100多家部门单位中树起了红色标杆和红色“娘家”的形象,创造了地区组建初期的奇迹,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培养出了一批好干部,留下了一套好传统好作风,为池州机关党建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4月,汪尚济退休回到安庆老家。本来奔波操劳多年,完全可以歇歇了,但他却退而不休,不嫌事多人累,又坚持做起了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他主动找到办事处请领牵头组建任务。经过努力,池州驻安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于1998年11月正式组建成立,他被选举为第一届党支部书记。

随着回安庆的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管理任务也就提上工作日程。没有经验借鉴,他就专心致志地边干边摸索积累,创新推出了符合广大老干部党员实际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并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为加强理论武装,他每年都会组织老干部们举行新思想新理论辅导报告会,带头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近万字。为丰富支部生活,支部成立了花卉、诗词、书画、太极拳等7个兴趣小组,并经常性开展文娱活动。

汪尚济始终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片瓦走”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了共产党员风采。1985年5月,汪尚济家老房被拆迁,还了他一套面积两居室房子,一家五口乔迁住进了新房。年底,安庆地直机关职工宿舍楼也已峻工。当时他是机关公认的优先分房户,但他却出乎意料地把本属于自己的福利房,高风格地让给了其他同志。许多同志不理解骂他傻,他却爽快地说:“我家已经住上了新房,暂时不急着分。我是个党员,替别人打算、替组织分担是我的义务,这点觉悟应该有。”1993年,作为第一批过江干部,汪尚济又赶上了第二次福利分房的机会,池州地直机关根据其资历条件,安排了一套面积90多平米的住房,并让他填表申领,但这次他又给推脱掉了。理由很简单,还是自己家有房,地区刚建困难多,把房子分给急需要的同志。

汪尚济在安庆和池州先后两次主动让房,在两地机关传为佳话。多年来,汪尚济一直家住老旧小区且在6层顶楼,和老伴爬上爬下了35载,如今虽都八十多岁高龄,但汪尚济精神仍旧乐观饱满。他常说:“我是个老党员老干部,牢记党员本色,甘于清贫奉献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我不能忘了本!”

新闻推荐

电网负荷日用电量创新高池州供电有序应对

本报讯(通讯员贾万田孙斌)7月20日21时,全市用电负荷和日用电量双创历史新高,达124.241万千瓦,同比增长3.05%,最大日用电量达2137...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