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水稻像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池州日报 2019-07-24 11:21 大字

□ 记者 李玲

水稻能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有一茬?在贵池区牛头山镇牛头山村的一片稻田里,割过的稻桩不但重新长出了稻子,而且稻米品质优,口感好。

7月16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这片奇怪的农田。时下正是水稻准备出穗的阶段,各地稻田里尽是绿油油的高壮秧苗。但是这片稻田里的秧苗有的已经出穗扬花,有的甚至显露出金黄的稻粒,各式各样的秧苗把这片稻田整整齐齐地划成若干份。

“这150余亩稻田是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门为优质再生稻进行的品种资源筛选试验的试验田,其中有60亩的试验区、90亩的展示区,栽种的全部都是不同品种的‘再生稻’。”池州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胡润介绍说。

所谓“再生稻”,它指的并不是某一种水稻,而是一种水稻种植模式,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经适当栽培管理使其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稻作模式,亦称“一种两收”。“这种种植模式就好比收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播种一季可实现双收。”胡润打了个比方。

据了解,过去池州市农村很多地方只栽种一季稻,稻子收割后的稻桩再次发芽,经过几个月的生长,也会成熟一批稻穗,农民也会对他们进行收割,那时只是靠天收,产量极低。池州市从2017年开始进行“再生稻”种植研究,成立了技术攻关团队,建立了示范基地。

为了筛选出更好的“再生稻”种植品种,研究所在试验田里栽种了68个品种,根据播种时期、专用肥使用、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等方面进行划地种植,采用手栽、机插、直播等不同形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目前,池州市已推广“晶两优华占”和“丰两优香一号”两个品种。

采用“再生稻”种植模式,第二茬水稻不用施太多的肥料,稻米品质更优、口感更好,备受市场欢迎,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种植模式。贵池区梅村镇长山村种粮大户王峰种了200亩“晶两优华占”和“丰两优香一号”。去年每亩收成达到了908公斤,第二茬“再生稻”每亩收成近200公斤,虽然产量没法跟第一茬相比,但是第二茬的价格达10元/公斤,算下来收益与第一茬基本差不多,但是少了很多用工和肥料投入。因为水稻品质好,去年王峰家的“再生稻”大米供不应求,今年稻子还在田里,他就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

新闻推荐

两卡制给家庭医生记工分第一张“卡”认证身份,第二张“卡”考核绩效

贵池区从今年开始,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两卡制”管理,居民在接受健康服务时进行身份...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