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 挖穷根

安徽日报 2018-11-28 11:12 大字

本报记者 徐建

日前,在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和平村港口村民组的一个山头上,刘燕子和60多名村民一起在整理后的山上栽种白茶茶苗。 “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地方做事挣钱。现在好了,村里的茶园有活做,一天可以挣100元,而且是当天支付。 ”和平村村民刘燕子告诉记者。

“和平村山场面积51700亩,是典型的山区村落,该村贫困户75户164人。我们以香菇、黑木耳种植大户为依托,带动全村贫困户种植香菇、木耳,以发展产业为贫困户脱贫铺路搭桥。 ”村党支部书记胡新龙说。去年,该村利用山场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引进浙江客商发展白茶产业,原先缺乏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找到了一条在家务工、增加收入的好路子。“我们在梅街镇和平、刘街两个村整合山场2500亩,发展白茶产业,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现在村民在山场做事,现做现支付报酬。 ”浙江投资商张峰告诉记者。

“2017年以前,我镇产业扶贫主要依托贫困户自身发展种养业,产业扶贫出现 ‘小而散’、辐射带动力弱的问题。2017年以来,我们将产业发展作为全镇扶贫工作的重点,强力推进。 ”梅街镇党委书记汪赛荣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该镇先后与浙江安吉、湖北罗田、上海、合肥等地客商联系,分别在和平村发展千亩白茶种植基地、刘街社区发展500亩白芨种植基地,梅街村、源溪村发展特色民宿和旅游产业。

“2016年以来,我们村每年都有几个扶贫项目上马,光伏电站、莲子基地已经建成,带动25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村集体收入也超过6万元。今年,我们建了一个扶贫车间,可实现30人就业。 ”梅街镇长垅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桂卫兵告诉记者。为了让扶贫工作做到能脱贫、稳得住,该村通过近、中、远三个阶段的不同产业,实现既脱贫又发展的目标。

“我们的长远项目是建设1000亩青梅基地。目前,项目资金、土地流转都已完成,土地平整已经启动。 ”桂卫兵说。

新闻推荐

蓉城采风一日行

贵池区城关小学新城明珠分校304班陈洪指导老师:刘蕾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狼吞虎咽地把早点吃完,然后,又飞快地赶到科技馆...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