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我们的城市不“看海”——池州市内涝治理经验探访□记者刘晓丹

池州日报 2018-10-19 07:00 大字

今夏池州市主城区多场大雨不期而遇,但很多街面却丝毫没有雨水积漫的痕迹。告别城市内涝、让雨天不再“看海”,是近年来池州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池州市也从海绵城市的试点成为全国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内涝治理的根本是要让水流动起来,既不积存在街道上,还能在河流间缓缓流淌,甚至成为一道道风景。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池州市给内涝治理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点线面结合”,并且制度创新运用PPP模式,让水环境治理有了长效机制。

告别“看海” 城市能呼吸

齐山大道是池州市新、老城区之间一条主干道,道路两侧是绵延几公里的湿地公园,满眼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雨水落下,很快便会被“海绵”一样的路面吸附,车辆往来也很少溅起大的水花。三年前,每到雨季,这条路还常常因为雨水无法及时排除而发生内涝。现在每逢下雨,齐山大道不仅没有积水,清新的雨水反倒让湿地公园变得更加生机盎然。

据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池州市被确定为首批16个试点海绵城市之一,将中心城区18.5平方公里的范围划为示范区,启动了117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齐山大道率先改造完成后,整条道路铺设了大量透水砖,一旦下雨,雨水可直接渗透到地下,不再积在路面。

内涝不见了,环境变好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有效解决了池州的内涝并提高水质,从源头上遏制城市“看海”现象的发生,并带动提升整个城市环境。

道路不积水 河水流起来

由于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和丘陵地势等原因,极易形成秋旱和内涝,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导致过去常出现内涝、水质不稳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改善这种情况。

为了让水活起来,池州市实施水系贯通工程,解决河湖滞洪问题。按照“恢复河流形态、实现水系贯通、改善河湖水质、营造生态环境、提升防洪能力”的治水新理念,一期实施了平天湖-齐山湖(月亮湖、南湖、天堂湖)-清溪河三大水系贯通工程,解决了超50年一遇降雨泄洪问题,二期实施平天湖至丰收圩水系贯通工程,为平天湖抵御100年一遇洪水提供出路。与此同时,池州市实施排涝泵站工程,解决排涝能力不足问题。

为了完成历史积涝点整治,池州市对主城区26个历史积涝点进行改造,做到“一点一策”,增设雨水口,新建或改造排水管网,设置道路行泄通道等,消除历史积水点。实施排水管网改造,完成38个老旧小区内的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小区雨水管网28.9公里,市政排水管网18公里,满足三年一遇排水要求。增加雨水调蓄滞洪空间,通过建设百荷公园、南湖等超过120公顷的城市水体调蓄空间,调蓄容积达47.5万立方米。通过上述工程措施,实现试点区内涝防治达到30年一遇的标准。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30年一遇

池州市主城区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湿地面积占主城区6%。水是特色,也是隐患。由于穿堤造圩、围垦灭螺、城市建设等原因,导致湖面分割、河流阻隔、水系不通,城市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池州市结合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不断加大内涝治理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汛期风险大幅降低,常规和极端气候下水安全保障能力双双提升。

一是中小降雨下常规排水能力提升:池州市汛期一年分为两期,3~4月“桃花汛”期间,清溪河尚能重力流排水入长江,局部低洼处积水是这期间内涝的主要风险所在。自2015年以来池州市已完成434公里管线清理,累计清疏检查井4535座、雨水口37693座,基本完善并实现城区内三年一遇降雨积水不超过2小时。经过2016、2017年两年汛期超过600mm降雨检验,均未发生超过2小时的内涝现象。二是极端暴雨气候下城市防洪能力提升:6~8月份,池州进入主汛期,长江水位高于清溪河水位,清溪河流域变更为强排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后,扩容清溪泵站、新建平天湖二站、观湖站、杏村泵站、清溪三站,抽排能力提升66.02m3/s,排涝能力增加63.8%,并通过二院水塘、观湖、赵圩、百荷公园、南湖等超过120公顷的城市水体综合调蓄,调蓄容积增大47.5万m3,达到内涝防治30年一遇的目标和50年一遇防洪标准。

建立健全应急抢险排涝机制

坚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市排水公司成立专业化应急抢险队伍。编制完善《防洪排涝工作手册》,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制定《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将主城区划分为四个片区,由四个防汛小组负责,组织清疏、维修、抽水三个应急小组随时支援。组织开展了防洪排涝演练,进行实地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随时做好防汛准备。加强汛期物资储备工作,完成发电机、水泵、抢险车辆等防汛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以及防汛专用砂包、安全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准备工作。开展汛期巡查,安排专人定点定时巡查,对易积水路段实行重点巡查。及时清理阻碍井篦收水的垃圾杂物、对地势低洼易涝点打开井盖(篦)应急排水、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发布路面现状。加强部门合作。与气象部门合作,制定汛期气象预报专项服务方案,对汛期暴雨期间每隔两小时提供一次雨情、雨量等气象信息,遭遇黄色预警天气每隔6小时提供一次气象信息,及时了解掌握雨量雨情。利用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实时掌握雨量雨情及积水信息,为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支撑。

新闻推荐

池州市新增11处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10月20日启用

本报讯(记者刘晓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15日公布,池州市在贵池区殷汇新增11处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将于2018年10月20日启用。...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