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追美摘下人居环境奖桂冠——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余祖平

池州日报 2018-08-13 08:57 大字

□ 记者 刘方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理想之城。

这座城,既是诗意栖息惬意生活的港湾,也是创新创业打拼梦想的热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幸福生活的蓝图。

无论你对幸福的定义有多么千差万别,安全、便捷、整洁、舒适、有盼头,都是共同的前提。

池州,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生活在这里的人,因为见证了这座城的日新月异,总会时不时地产生一股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你是否记得这座城是从何时开始发生蝶变的?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余祖平。他表示,这一切要从2013年池州成功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说起。

科学决策 顺应民意

池州决定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余祖平透露,进入新世纪后的池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日渐增多,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人居环境却明显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不奋进,就没有发展。不发展,幸福就无法走进现实。改善人居环境对全市人民而言,显然已经不只是城建工程、政治任务,还是强烈愿望和共同需求!

为顺应民意,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和“机会”,2010年,池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将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纳入池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大进程中进行考量,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创建来指导和带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工作上台阶。

(下转2版)

(上接1版)2013年2月25日,时任池州市市长的赵馨群同志在全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力争创全国人居环境奖,围绕创建涉及的63项指标,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把池州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更加繁荣美丽。

何谓中国人居环境奖?据介绍,这是综合反映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总体成就的国家级综合性奖项。创建它的目的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广大市民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意识,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争创工作,提升池州城市形象,扩大池州对外开放的知名度,最终把池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

因势而谋,因势而动。2013年4月,池州正式启动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工作,奏响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结号”。

攻坚克难 不懈努力

全市上下为追求幸福生活砥砺奋进

余祖平回忆道,当时离申报时间仅有8个月,与准备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黄山和五年的昆明相比,池州无疑时间紧、任务重,创建难度相当大。但全市上下坚信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一定能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砥砺奋进。“我们先后制定了《中共池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决定》《池州市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关于分解下达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指标任务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了全面覆盖、全民参与、全力争创的工作态势和良好氛围。但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标准十分苛刻,包括6大指标体系、63项考核指标、2项前提条件,涵盖池州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政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和社区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方面面,多个单位和部门牵涉其中,数据统计口径不太一致,指标计算存在差异……这都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一场硬仗,乘风破浪,攻坚克难。

为确保创建成功,市住建委提请市委、市政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专门的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数据统计会、指标计算进展碰头会等,同时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统一指标计算范围和数据口径。时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严琛与原市住建委主任贾瑄曾多次带队,组织安排工作人员进京协调创建事宜,如联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对接考核指标边界确定工作,联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开展园林绿化遥感测试工作等。

建立工作台账,倒排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完成,最终,在参与人员的全力付出下,2013年9月,池州迎来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带队的国家考查组。

余祖平说,当年池州为迎检准备了四条线路,每一条都极具特色,亮点突出。比如,综合考查组线路的亮点是“科学决策”,主要体现池州市依托良好的山水环境资源,坚持规划引领,彻底改变池州面貌的决心;规划管理组线路的亮点是“历史文化保护”,主要体现池州市在历史文化街区、特殊风貌保护上的延续性;居住环境组线路的亮点是“宜居宜游”,主要体现池州市在住房保障、绿色出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市政节能组线路的亮点是“节能减排”,主要体现池州市在绿色建筑、新能源利用、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作为陪同人员之一,余祖平在随国家考查组一行现场查看建筑节能、池州市垃圾处理场、清溪及城东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提升泵站等项目后,感触良多:“人居环境对一座城市而言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既体现宜居水平,也反映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实力、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为亲身经历这座美丽山水之城的崛起与蝶变而自豪!”

2014年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名单,池州赫然在列,成为安徽省第二个成功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

多年以来的执著和追求,一朝梦圆!

不建则已,建则一流

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从2013年开始创建,到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查,池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着、挺拔着、俊俏着,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2015年,池州市成功申报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建设水生态水安全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能力保障体系为目标,建成了池州一中、齐山大道、三台山公园、汇景北苑小区等一批示范项目,烟柳园南湖沟、新城明珠红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水塘等10处黑臭水体得到彻底治理,城市内涝基本消除,高速入口处、站前区英伦城邦小区道路等一到下雨天就出现‘城市看海\’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余祖平介绍,如今,海绵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应初步显现。

池州通过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还在哪些方面成就了自己?记者了解到——

居住环境方面,主城区发生深刻质变,旧貌换新颜。基本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开展了40余个老旧小区整治,完善了社区配套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美誉度明显提升。

社会和谐方面,池州陆续出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实施细则,不断加大城市低保资金投入力度,补助标准逐年提高,保障金按月足额发放,实现应保尽保。相继出台了老年人优待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等实施意见,各项老年人政策在池州市得以贯彻落实,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优待辅助得以保障。制定了完善的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就业创业上,建立资源信息库,统一纳入公共服务保障范围。

公共安全方面,建成池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动态掌握大街小巷的城市管理问题,实现城市管理的可视化;完成主城区地下管线勘测,建成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构建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完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

资源节约方面,科学制定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和节能奖励办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制定节约用水中长期规划,实施阶梯式水价计量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应用;出台建筑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方案,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四期和市委党校教学用房两个装配式建筑项目。

以上的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着民生福祉。

“下一步,池州将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实的举措,将‘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程)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以内涵式提升打造和谐宜居、环境优美的绿色池州,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余祖平说,新时代,一幅全新的池州画卷即将展开。相信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只要用心都能倾听到,品质生活正携手幸福来敲门的哔啵声响。

新闻推荐

池州市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截至7月底,核对23658人次,取消1081人次

本报讯(记者倪晓春)为建立农村低保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以来,池州市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不...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