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发展聚力赋能
□ 记者 唐馥娴
今年上半年,池州市GDP同比增长5.8%,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池州市实体经济的稳健增长,与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注入,密不可分。
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0.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96.3亿元,同比增长8.4%;全市实现直接融资10.1亿元;共有上市企业2家、上市辅导备案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四板挂牌企业24家……总而言之,来自金融领域的强劲引擎,不仅让企业提高了竞争力,更为池州市的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如何力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池州市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继出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池州市去杠杆防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
为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池州市以《池州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绩效考核评价细则》为抓手,把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体系,通过加强工作调度、搭建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为不断提高直接融资能力,池州市持续发力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后备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库。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超过50家梯次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全市利用直接融资工具和利用域外风投机构投资等方式从债券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累计募集资金98.4亿元。出台《池州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运用“1+2+N”基金模式,促进各类基金合规健康运行,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农村,在小微企业,同样存在着金融供给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的尴尬局面,池州市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先后推出“4321”政银担合作、“税融通”业务“劝耕贷”工作、扶贫小额信贷、续贷过桥资金周转、易旅贷等六项创新举措并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和小微企业,支持池州市经济“补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下一步,首先将对标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信贷投放和直接融资工作。督促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其次将持续推动金融创新,进一步增强金融“支农支小”能力。继续完善基金体系,推动新型政银担深度合作,全面推广“劝耕贷”业务,积极推进“易旅贷”工作,持续抓好续贷过桥资金周转、税融通、扶贫小额信贷、政融保等各项金融创新工作。通过推动各项创新工作,真正发挥金融的巨大推动作用,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持续聚力赋能。
新闻推荐
□记者石泽丰今年上半年,池州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市149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58.55亿元、增速13.2%。...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