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传承人唐茂华:三十载坚持让池州傩焕发生机

池州日报 2018-05-04 07:23 大字

□ 记者刘晓丹

池州市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每个村里都会有几个年长的村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表演、传承着傩戏。池州傩始于商周,有几千年历史传承,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傩戏民间艺术。在傩戏传承几千年里,老艺人们功不可没,贵池区墩上街道73岁的老艺人唐茂华便是其中一位。日前,唐茂华作为“池州傩戏传承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现在本地从事傩戏的艺人基本上都是我的学生。表演傩戏一辈子了,不会丢了它,也舍不得丢。我已经把傩戏的真经传授给了我的儿子和徒弟们,以后他们可以代替我,继续把傩戏传承下去。”唐茂华说,现年72岁的他最近在和村里的其他几个老艺人讨论着傩戏剧本。

唐茂华天生有副好嗓子,从小就是“农活不离手,戏曲不离口”,除黄梅戏之外,还熟悉傩戏、目连戏、青阳腔等地方戏,一些从事戏剧工作的同志都认为他所演唱的韵律最具有代表性。早些年他经常与王兆乾、王汝贵等戏剧工作大师们在一起,挖掘、整理当地古老剧种。

唐茂华1946年出生于贵池区墩上街道办事处山湖村新唐村民组,1960年中学毕业后回村务农。1988年,唐茂华邀集传统傩祭祀圈内的老屋唐、新屋唐和阳春王三个自然村的傩艺人,根据父亲唐明锁遗存的傩戏残本和傩祭祀圈内老人们的口述,整理了举行傩事活动的仪轨、程式、戏文、唱腔、动作和伴奏锣鼓,并在长辈们的指导下,成立了山湖村傩戏会,当年恢复了傩戏活动。唐茂华带头捐款,筹资购置了傩戏舞所用的面具、道具和服装等,并于当年参加傩戏、舞演出活动。

此后,唐茂华又被推举为山湖村傩戏会“年首”,组织一年一度包括傩戏、舞演出和傩事活动的开展。20多年来,作为“年首”,他为祭祀圈内傩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在本村傩的演出中,自己不但在傩戏、傩舞中扮演角色,还亲自担任“高跷马”表演时的司鼓。他曾扮演过的角色有《采花》中的和尚、《钟馗拿小鬼》中的钟馗、《扫台狮子》的舞狮人、《打回回》中的回子等。

唐茂华继承和掌握了该宗族傩演出活动的技能,在历年傩的演出活动中,他一直起着“多面手”的作用。无论是哪个角色、哪个岗位人手不足,他都能顶缺承担。山湖村傩戏会恢复以来,祭祀圈内的老屋唐、新屋唐和阳春王三个自然村在高跷上表演傩舞的技艺,一直由唐茂华指导传授。经他授艺,表演者们都较好地继承了他在高跷上“稳”的特点和“野”的特征。

由于傩的表演者均是农民,多数节目往往稍经排练,甚至不经排练即上场,但他担任司鼓时,灵活多变的锣鼓点,恰到好处地配合了动作,与表演者们达成默契。

唐茂华在傩戏各项技艺的传授方面十分敬业,2000年为市傩艺团(市黄梅戏剧团)传授傩舞“高跷马”技艺,培养了一批傩舞(高跷马)演员;2010年为梅街镇梅街姚氏宗族、太和章宗族恢复傩舞“高跷马”;2013年,池州傩戏传习所聘任其为传习教员并传授傩腔;2014年,确认他为池州市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初,唐茂华作为“池州傩戏”传承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热爱戏曲早已融入唐茂华的血液中,最大的欣慰是实现了梨园世家的梦想。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唐刚强1988年考入安庆黄梅戏学校,现在是市黄梅戏剧团主要演员。女儿唐琴在省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在铜陵市黄梅戏剧院,接着其外甥又子承母艺走进省艺术学院。

多年来,唐茂华在唐氏宗族傩艺传承中,已先后授徒数十人,他们都已成为该宗族傩活动的中坚力量。散落在民间的傩戏剧目在他的整理下也逐渐完善。如今,通过与现代灯光、音响等科技相结合,创作了大型舞台剧《千年傩》,古老的池州傩戏在舞台上重新焕发生机。

新闻推荐

全市政法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本报讯(通讯员丁玲)4月23日下午,市政法宣传工作会议召开。市委政法委、各县区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各单位以及市信访局分管负责同志和具体工作人员等参加会议。据了解,池州市政法宣传工作在2017年度综...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