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店招频现错别字市民担心误导学童呼吁商家整改

池州日报 2017-12-25 01:00 大字

记者 秦峰 文/图

街头店招频现错别字

近期,不少热心读者打进融新闻热线电话,反映他们在街头散步时,发现有些店铺的招牌竟然有错别字,他们不知道是店家故意写错吸引顾客关注,还是真的就写错了。为此,本报记者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发现城区不少店招、广告牌的确存在错别字、用词不规范等现象。

在杏村东街的一家服装店,记者看到该店的招牌为“衣衣不舍”,附近一家美容店的LED字幕屏上不断滚动播放着一则美容优惠消息,其中一句“机不可失、失不在来”。在池州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门口的LED字幕屏上,“免费拨打电话”写成了“免费拔打电话”,让人看后莫名其妙;在百荷步行街,一家小吃店门口的广告牌上,店家将“砂锅粥”写成“沙锅粥”、“顶呱呱”写成“顶瓜瓜”。而街头粘贴的各种招租广告,更是频现错别字,“带厨卫”写成“代厨卫”,冰淇淋的“淋”写成“琳”、转账的“账”写成“帐”。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不少商铺的招牌偏爱繁体字。将“广告”写成“廣告”,“礼品”写成“禮品”。有些商铺的招牌上其中三分之一为繁体字。在市医院对面小区的一家饭店的店招上,大部分使用了繁体字。

还有部分招牌和户外广告牌,为了美观将个别字的不同笔画连在了一起。有些字的笔画本该连在一起,却被分开。

错别字对学生产生误导

城市街头错别字频现,不少市民认为这是一种“文字垃圾”,有损城市形象,也降低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对成年人来说,也许并无大碍,但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家住桃园小区的退休职工徐明达认为,街头错别字会对小孩产生严重的误导,呼吁商家尽快改正。

池州第十中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她在教学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同音错别字,指出后,学生们往往会说“大街上都是这样写的”。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容易将“年轻人”写成“年青人”,把“零售”写成“另售”,“鸡蛋”写成“鸡旦”,“蚊帐”写成“蚊账”,“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等。记者发现,一些广告商还自作聪明地故意将错别字用在一些广告语中。如某房地产广告招牌上写着“‘钱\’途无量”。一些市民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这种情况太多了,错得离谱时,还会以假乱真,让人误解。”

徐明达告诉记者,街头店招错别字不仅误导小学生,还有损城市形象。商家使用错别字违反了《通用语言文字法》,他希望有关部门对其作出处理。

防范“店招”错别字要奖惩机制

店招广告牌作为公共文化之一种,含金量如何,不仅体现一座城市的形象内涵和品味,更反映出市民的文明素养。显然,错别字频现的广告牌,误导的绝不仅仅只是孩子。

据记者了解,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广告标牌中出现错别字都是不被允许的。一座城市良好的秩序和文明的行为,当然离不开教育,如果有了法规,却只停留在喊和劝的层面上,停留在说教上,只谈教育不谈惩戒,那法规就很难施行。

徐明达认为,铲除错别字滚滚的商招,需要管理者先治好这个病灶,尤其对“老油条”,要该罚则罚,该公示则公示。同时,还要在方式方法上多些创意和奖励,以充分调动守法商家以及市民的积极性,并通过市民“啄木鸟”来扩大杜绝错别字的舆论宣传效应。

让街头广告标牌用语规范,文字纯净,这是市民的福音,也是管理者的担当。

新闻推荐

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催收公告

下列借款人(住址没有注明县市的都是池州市辖内)在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该行成立以前的贵池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借款已到期,但没有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期还本付息,现已逾期。根据《中...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