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贵池区城关小学秋浦分校徐国香

池州日报 2017-10-12 01:00 大字

有人说新课程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各个元素是平衡的,不过这个平衡是动态的平衡。所谓动态,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是预设好的课堂,而是随时变化适时调整的课堂,教师要围绕着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调整,建立新的课堂生态平衡系统,这个系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合作式的对话,几十个学生的大脑与教师一人进行思维碰撞,即便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无论如何也无法预设好几十位学生会想什么,这自然需要教师拥有更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更多的机智,灵活而自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适时适地适人适课程方向地进行调整,这样的生态课堂实际上是一个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动态变化的合作学习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的生态因素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等因素叫生态因素。课堂教学的“生态因素”是指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它包含了物质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和主导教师及其影响课堂教学的物质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组成了复杂的生态课堂。课堂教学正是教师和学生在这四个因素的综合、联系、平衡过程中实现了其教学的功能。

二、生态课堂的平衡

生态学中把生态系统处于成熟的、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在生态课堂中,要注重学生实践和体验,通过转变生态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也就是要求得生态课堂的平衡。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的。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自由地质疑和求索。生态课堂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实现教师、知识、学生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

三、理解“教育理念”内涵、形成生态课堂教学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何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必需准确把握教育理念的真实内涵形成生态的课堂教学。十年来,教育界一直呼吁这方面的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近二十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很多好的教育思想也不是新课标第一次提出,因此,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更科学地讲,应把它叫做“科学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新理念”。因此,我们提倡用辩证的、联系的观点看待教育理念,它是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提炼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平常教学中多多少少地应用了它们,这些理念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一味地迷信新理念,它也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结果,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些教育理念还可能会进一步地改进,比如“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知识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那么理念也同样会变。

四、着重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着重构建和谐生态课堂,和谐相融,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要想上好课,都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

其次是生生关系的和谐。学习主要是学生个体的事,我们要在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引导每个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了成功,始终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同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各种学习感官的积极配合,使得课堂结构错落有致,张弛有度,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

再次是师生和课本的和谐。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教学时要浅出。二是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本,认真思考课后问题,明确教材重点、难点,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思考,有的放矢地学好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所以对教学时空必须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

新闻推荐

美丽的大自然

贵池区城关小学秋浦分校304班钱冉指导老师:韩慧芳大自然是我的家,我的家真美!春天,百花盛开,花园里盛开的花朵一个比一个美,争奇斗艳的。小草都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小蜜蜂每天...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