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庭院“方寸地”致富“增收园”

池州日报 2017-08-23 01:00 大字

□ 记者 汪玉芳

走进贵池区乌沙镇丰庄村村民尹立君的家,你会马上被他生机勃勃的院落吸引,房前屋后盖起了新修的鸡舍和猪圈,圈舍内干净整洁,上百只鸡在院内悠闲地踱着步。他乐滋滋地告诉记者,这些饲养的土鸡和土猪,现在可是家里的“摇钱树”。去年养了100多只土鸡,收入两三千,今年上半年又卖了两头肥猪,收入近四千元,看着这喜人势头,生猪出栏后他又买了一头小猪仔,准备养着过年时卖,到时候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笑眯眯地跟记者算账的尹立君今年74岁,2014年还是丰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年收入不到三千元。如今在村里的带动下,他和老伴在自家院子里养猪养鸡,儿子也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里的支持下,外出务工了,成为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标榜。

贵池区乌沙镇丰庄村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圩区村,全村2570人,耕地面积2140余亩,人均耕地仅有8分,在2014年的扶贫规划中,丰庄村被列为贫困村。全村和尹立君一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7个,贫困人口209人。

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少,劳动能力弱,又缺乏技能,如何帮助这样一群人脱贫,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丰庄村“两委”的工作重点。帮扶单位市农委主要负责人带着农技专家多次入村进户调查研究,最终把开发“庭院经济”作为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突破口,引导贫困群众科学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发展家庭养殖业,通过多种模式将农家庭院“方寸地”变成脱贫致富的“增收园”。

2015年,村里选取尹立君在内的6个贫困户,发挥圩区传统土法饲养畜禽的优势,发动他们利用庭院、空场饲养土鸡。“以前不敢大规模养鸡,是怕鸡生病。”尹立君说,开始帮扶干部上门动员他养鸡时,他也犹豫,后来得知村里不仅免费发放鸡苗,还帮忙修缮鸡舍,配套疫苗兽药、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这才安下心来。在市农委结对帮扶干部的指导下,当年,尹立君养的120只土鸡全活了,每只鸡纯利润在20元以上。2016年,尝到甜头的尹立君,不仅养了100多只鸡,还多养了两头猪。

6个贫困户成功试点示范,调动了村里其他贫困户参与自我发展脱贫的积极性,也让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村“两委”更有信心。2016年,进一步扩大家庭养殖范围,实施“22001”小规模家庭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饲养2头生猪,200只土鸡,努力实现一年收入1万元的目标。村里利用财政专项扶贫基金,为贫困户免费发放仔猪和鸡苗,并适当配送饲料,用“以奖代补”形式改造修缮畜禽舍,帮扶单位市农委免费对农户进行饲养管理和防疫技术培训。去年,全村39个贫困户加入小规模家庭养殖产业行动中。经过两年的努力,如今全村已有26个贫困户86个贫困人口脱贫。

“我们的目的,是消除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劳动技能,挖掘他们自我脱贫发展的动力和技术,让他们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技术脱贫。”该村选派帮扶干部方明杰介绍,最好的脱贫成效就是像尹立君大爷这样的,在村里帮助下发展小规模家庭养殖业,如今有了技术,有了发展信心,主动要求扩大养殖规模。“要真正脱贫致富,必须变‘输血\’为‘造血\’,自强、自立、自我发展。”

在“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的理念指导下,市农委驻村扶贫工作队还组织部分有意愿的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让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同时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当前的脱贫攻坚的任务是帮助全村30个贫困户近100个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018年实现丰庄村从贫困村中顺利出列。”方明杰说。

新闻推荐

男子为刷业绩制作三千张警用标识传单被拘

本报讯(记者王齐斌)城市牛皮癣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易滋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躲避城市管理执法,不法商贩冒用警用标志,张贴并散发各类违规广告。日前,池州一名80后男子为提升个人业绩,制作和网购了3000...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