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增效的“东至样本”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20-02-28 11:32 大字

■吴传胜 王新华 徐遗生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是国内重要的粮、油、棉、茶、食用菌生产基地。为加快全县农业“绿色”发展,东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建设,根椐省市有关文件与减肥增效示范县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创新机制、逐项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8年以来,我县坚持绿色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缓释肥深施等技术模式。 ”东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俊明表示,随着减肥增效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生根,全县化肥施用总量和施肥强度呈现“双降”新态势,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迎来“双优”新局面。

关键词一:夯实基础摸清耕地“家底”,开展肥料效应试验

抓耕地质量建设和减肥增效,首先要摸清耕地“家底”,研究减肥与增效的内在规律。为此,东至县土肥站围绕土样采集、肥料效应试验、耕地质量调查、数据积累等,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在2018年采集耕层土样155个的基础上,2019年采集耕层土样227个。按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或生态农业区,全县建立42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每个监测点统一设置标志牌,设立无肥区、常规施肥区、试验监测区3个处理板块,有专人负责监测,按时上报数据。

全县已建立6个耕地土壤墒情监测点,去年又在东至县棉花原种场、东至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张溪镇六联村,安装3套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化。确定30个肥料固定调查点,对普通种植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肥料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开展多项肥料试验,为减肥增效找“路径”。2018年在大渡口镇、东流镇、昭潭镇落实油菜微量元素校正试验3个;在龙泉镇落实茶叶“2+X”试验3个;在大渡口镇、龙泉镇,落实棉花、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各1个;在大渡口镇、龙泉镇落实有机肥肥源对比试验2个;在大渡口、胜利、东流、张溪、尧渡、昭潭六个镇,落实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6个;在尧渡镇、大渡口镇,落实水稻、棉花配方验证试验各1个;2019年又在东流、张溪、昭潭三个镇,落实油菜中微量元素校正试验3个。

按照省有关部门要求,全县选择耕地质量调查样点90个,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和耕地主要类型,土肥技术人员历时1个多月,深入90个耕地质量调查点,开展耕地质量信息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做好基础工作。

关键词二:试验示范

打造“硬件可展示、技术可推广、模式可复制”样板

“推进减肥增效,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服务方式,一手抓好土肥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一手抓好示范引领,打造带动一方的样板。 ”东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优旭表示。

2019年全县开展乡镇农技人员培训、农企对接培训、现场观摩会等各类培训班13期;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培训村、组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6场次300人。同时,按照“硬件可展示、技术可推广、模式可复制”的要求,县土肥站狠抓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建设,分别在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和东至县棉花原种场,建设两个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各建立了1个万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其中核心示范区100亩、小区试验区5亩。

示范区内开展了“有机肥+配方肥”“茶-沼-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示范。同时,建设固定小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2+X”试验、有机肥源对比试验、化肥利用率试验、耕地质量监测试验。

县土肥站还落实了万亩减肥增效对比示范。一是在大渡口镇新丰圩村、龙泉镇古楼村,建设水稻万亩减肥增效示范片10281亩。大渡口镇新庆家庭农场主要示范“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配方肥”“秸秆还田+缓释肥”等;龙泉镇华仁家庭农场主要示范水稻侧深施肥。二是在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及周边乡镇,建设茶叶万亩减肥增效示范片10826亩,主要开展“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示范。

2013年成立的大渡口镇新庆家庭农场,有227亩田地,其中一半田地经营模式为“一稻一麦”,另一半搞“稻虾共作”。 “以前种粮的施肥模式是每亩‘80斤复合肥(基肥)+30斤尿素(追肥)’。 ”该农场负责人胡孔梅说,去年以来,县土肥站技术人员多次前来指导,推行“秸秆还田+有机肥+配方肥”模式,相比习惯施肥,复合肥用量明显降了,但水稻产量不降反增。2019年习惯施肥区水稻单产741.9公斤,新模式示范区水稻单产775.7公斤。化肥减了28.6%,水稻产量提高了4.5%。

关键词三:创新方式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示范推广新技术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水稻侧深施肥的好处。

水稻侧深施肥是指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一次性准确、定量施于秧苗一侧且具有一定深度土壤中的施肥方式,利于根系生长,施肥量比传统施肥降低10%至20%,肥料利用率也显著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施肥一直沿用人工撒施方式,化肥投入量大,利用低,浪费大,且肥料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水稻秧苗吸肥量不一致。 ”王优旭说,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减肥、省工、节本增效的一项技术措施,其科学性在于它能够保证均匀、稳定地为水稻秧苗提供养分,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

去年6月19日,东至县农业农村局在龙泉镇华仁家庭农场举办水稻侧深施肥现场会。华仁家庭农场负责人邱本仁正有序调度社员开展水稻插秧作业。伴随侧深施肥插秧机的走过,绿油油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到稻田里。邱本仁介绍,他购置了2台水稻侧深施肥装置,亲身感受到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不同寻常”。

活动现场,与会代表参观了水稻侧深施肥化肥减量示范片,龙泉农技站站长刘峰介绍,示范片共设五个对比田,分人工撒施肥与机械侧深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机械侧深施肥又分别设置了全肥田、减肥10%、25%、37.5%四个对比田,以便掌握该技术实际节本增效的效果。 2019年通过实产验收,水稻侧深施肥能减少化肥10.4%,增产5.2%。

东至县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展示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 2019年在推广水稻侧深施施肥技术方面,召开了水稻侧深施肥装置农企对接与技术推广会,组织全县农机大户、种植大户进行农企对接,两次对接共计236人参加,全年完成水稻侧深施施肥3146亩。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方面,新建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6个,示范面积总计826亩。其中大渡口镇新丰圩村桃园40亩、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茶园160亩、香隅镇漕东村安徽亿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果园136亩、洋湖镇永济村东至县仁龙家庭农场果园140亩,东流镇长岭村东至县新希望家庭农场果园200亩,龙泉镇让塘村池州丰兴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果园150亩。

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5200亩,是农业农村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年产大宗红茶、珠茶220万公斤,剑兰春牌系列名优绿茶15万公斤,年繁育优质茶苗2000多万株。场长程世林说:“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就可根据茶树需求,对茶园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升茶园水肥利用效率。 ”

关键词四:智慧土肥有效减少农民盲目施肥与跟风施肥

2018年11月,东至县土肥站与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开发的“东至农技互联”智慧土肥平台正式上线。这标志着该县土壤肥料工作正式迈入信息化时代。

该平台开发采用微信公众号模式,以GIS为技术核心,采用模块化组合,具有地力等级、土壤养分、作物适宜性、施肥查询等功能。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移动GIS计算技术相结合,根据土壤养分、作物种类、目标产量自动分析计算,形成施肥方案与施肥建议卡,并通过信息分享发送给服务对象、分享到朋友圈。其中精准施肥,包含了配合式可调整的配方施肥方案、肥料运筹可调整的配方施肥肥方案、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推荐施肥方案、新型肥料控释肥推荐施肥方案。

“农户通过智能手机,就可查询到某一块土壤养分状况,在田作物施肥方案,有效减少农民盲目施肥、跟风施肥等现象。 ”王优旭说。

东至县土肥站在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棉花、茶叶和油菜等作物上的应用。2019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配方肥应用面积60.3万多亩,达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7.6%以上,推广应用配方肥19848吨。

该县组织专家完善了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小麦、茶叶等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优化施肥方案,已在“东至农技互联”平台发布主要作物配方肥配方信息10个;还将五家农企合作试点企业(中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安庆石化复合肥厂、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徽隆农资集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录入东至农技互联农企对接,方便农民通过网上联系农企合作肥料供应商,购买所需肥料。关键词五:扩种绿肥出台奖补政策鼓励种植紫云英

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这句农谚道出了绿肥种植的优势。紫云英又叫红花草,是一年生豆科作物,也是稻田冬养的重要绿肥。种好紫云英是培肥地力,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

东至县大渡口镇八都湖村农民周启忠,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他的种植模式是“一稻一麦”,并坚持不懈地抓好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2018年,我试种了200亩紫云英。 ”周启忠说,紫云英翻压后可以直接供给土壤养分,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还能减少土壤板结,活化土壤微量元素及微生物。 “更重要的是,用绿肥种的水稻,稻米口感更好,价钱更高。 ”

为促进绿肥种植,提升耕地质量,2018年9月东至县印发 《2018年紫云英种植奖补实施办法》,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奖补对象,共有48户经营主体参与,推广紫云英规模种植达11094.07亩。 2019年8月印发《2019年紫云英种植奖补实施办法》,继续鼓励绿肥规模种植,据统计共有8户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推广紫云英规模种植达1346亩。

扩大绿肥种植的同时,力促新型肥料进田。通过示范推广,2019年缓释肥应用面积达9.31万亩,有效减少了施肥次数、施肥量和劳动力投入。关键词六:成效喜人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朱俊明表示,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通过测土配肥、减肥增效等一系列实用技术的推广,避免造成耕地污染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绿色安全农产品供给,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开了通道。

数据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019年全县15个项目乡镇测土配方施肥区测产验收表明,主要作物(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小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81.43万亩,总净增纯收益5408.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以中稻为例,38.1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区,平均亩产583公斤,较习惯施肥区增产33公斤,亩增产增收72.6元,亩节本增收3.1元。

通过项目实施,农民按方施肥,减少了偏施、多施化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等现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升了耕地质量;也减轻了因盲目过量施肥给作物带来肥害和对土壤、水源造成的污染,生态效益明显。据2019年肥料定点调查统计,全县累计节约化肥用量969.8吨,化肥折纯总量28486.7吨,比上年度29456.5吨,减少3.3%、实现化肥连续三年负增长。

朱俊明表示,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紧抓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继续探索减肥增效新模式、新路径;创建集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为一体的高标准减肥增效示范区,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生态环保做出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东至扎牢治欠保支安全网

本报讯(通讯员梅宝)今年来,东至县严格执行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实现“到2020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这一工作目标,坚持...

东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