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本土文化符号激活文化旅游市场

池州日报 2019-12-10 21:49 大字

□ 通讯员东宣

今年以来,东至县大力实施“文化名县”“旅游兴县”战略,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优越的地理区位,将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通过打造“花”文化、“灯”文化等特色文化,在全季游、全时游、全域游、全民游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东至全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今年1月至10月,东至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42.7万人次,同比增长12.0%。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06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0%、4.0%。

“花”香千里引客来

11月2日,2019中国·池州赏花会主题营销活动暨东至秋季文化旅游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花开四季 菊韵东至”文艺演出、“展东至特色 扬特产美名”旅游商品展等系列活动在县城主会场和东流、泥溪两个分会场分别举办,让广大游客置身于“美景+文化”的浪漫喜庆氛围之中,感受东至县特有的菊花美景和本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东至县菊花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东流、尧渡、泥溪、胜利、张溪、洋湖等地陶公菊、金丝皇菊、尧舜皇菊、贡菊等各类品种菊花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产值2亿元,已经成为这些乡镇的重要产业之一,丰富的菊花资源也因此成为东至文化旅游新亮点。

除了菊花,东至县还有丰富的梨花资源。尧渡镇三条岭景区以梨花闻名,每年3月,三条岭漫山遍野的梨花,就像一匹巨幅白绢,一波一波地从古徽道漫向山岭。今年3月,东至县举办了“梨花美、尧渡行”东至县春季文化旅游活动。文艺演出和养生谷大健康、卧龙岗观光农业、古徽道徒步大赛……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踏春赏花。

春看梨花夏观荷秋赏菊,东至县凭借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花为媒,着力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全力打造“梨花”和“菊花”品牌活动,带动了当地的产业振兴,展现了“三美东至”的美好形象。

“灯”舞乡间放光彩

“你看那里,这是五猖太平灯,花灯舞真好看。”“那是六兽灯,太震撼了,一定要留影纪念。”在今年的东至县春季文化旅游活动周现场,由地方村民带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猖太平灯和六兽灯,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东至花灯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其历史可上溯到唐代后期,它由“六兽灯”“磨盘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等十余种形式各异的花灯组成,主要灯种流传于东至县石城、张溪、木塔、高山、洋湖、官港等乡镇的山村和胡、李等大姓家族,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东至县尚有60多个自然村从事这项活动。

近年来,东至县在传承和创新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围绕“旅游+”做足文章,通过打造“灯”文化,争取在旅游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同时为文化旅游服务。

东至县积极开展东至花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目前,东至县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9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5名。

六兽灯参加2019池州国际马拉松非遗展,六兽灯、五猖太平灯在春季文化旅游活动周进行展演,中秋期间举行平安草龙灯表演,组织平安草龙灯、六兽灯、秧畈花灯等参加秋季文化旅游活动周,通过不断打造“灯”文化,进一步提升了东至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保护利用“活”起来

东至县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共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3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25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

近年来,东至县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今年华龙洞遗址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用足用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抓好周馥接官厅、许世英故居等文物项目修缮工作。实施革命遗址遗存保护利用工程,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皖赣特委旧址入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全县文物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切实做好文保单位和文物仓库安全工作。

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至县旅游规模在逐渐扩大,旅游档次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也在日益优化,我们依托系列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打造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今后,东至县将持续打造花文化、灯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系列文化,进一步擦亮本土文化符号,打造东至文化旅游品牌。

新闻推荐

县领导到洋湖镇检查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东宣)11月23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县长盛国星到洋湖镇检查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他强调,要切实把群众用水保障和用...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