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特色典型路”为贫困地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池州日报 2019-11-05 07:14 大字

近年来,东至县修建了上千公里的农村道路,其中有许多的“特色典型路”。

三条岭路网,是拉动三条岭群众产业和旅游发展的“产业旅游路”。尧渡镇三条岭的许多村组,由于群山的阻隔和修路的艰难,多年以来,群众受尽了“路难行”的苦头。没有路,每年到了收获季节,产的瓜蒌、梨子等农产品,往外运输成了最愁人的事,同时三条岭上美丽的梨园、清澈的翡翠湖、隐秘的古徽道等旅游资源也都只能顾影自怜。岭上的群众最期盼的就是走上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把岭上的农产品送出去,让外面的游客走进来,换来好生活。

近年来东至投入大量资金,克服施工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前前后后在三条岭修通了七八条水泥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老百姓出行方便了,农产品运出去了,收入增加了,三条岭的旅游开发也如火如荼,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

高岭村党总支部书记余光泽说:“从2016年畅通工程实施后,岭上道路网得到了彻底改善,空间上拉近了与县城的距离,出行时间得到了节省,农产品走出了三条岭。农家乐、休闲产业走进了三条岭,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幸福指数逐步攀升,三条岭的改变,真正感谢党的政策。”

连通尧渡和葛公的尧葛路,是拉近葛公和县城距离的“便民路”。尧葛路修成之前,葛公镇到县城只能走231省道,由于经常走重载车辆,路况不好,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当地群众每次进县城都要花费近一个小时。

为了改变当地群众到县城需绕道洋湖、査桥的不便,东至县结合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新建一条宽5米,长6公里的水泥路,连接起被山岭隔断的葛公镇大华村和尧渡镇高岭村,使得葛公到县城的行车距离缩短近13公里,由于距离缩短、重载车少,当地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

正在建设中的木塔乡白梅路,是加强革命老区扶贫道路建设的“暖心路”。木塔乡畲狮村,是东至县22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同时也是革命老区。虽然畲狮村早已通了水泥路,但村内高山村民组仍然要通过4公里多的土路出行,极为不便。该县为白梅路争取到2019年中央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4万元,修建一条3.5米宽,4.25公里长的水泥路。白梅路完工后,将极大改善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

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项目都专门指定一名监理监督工程质量安全,全面压实人员责任,下沉工作力量,强化动态跟进,及时召开调度会和现场督查,加强阶段性工作汇报分析,学习先进、鞭策后进,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建成了三千多公里的农村路网,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出行状况。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农家乐等休闲产业遍地开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东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同志说,为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我们计划通过两年的扩面延伸工程的实施,建成近900公里的农村道路,打通老百姓门前的“最后一公里”,并结合四好农村路的“建管养运”建设,真正实现东至农村公路的“畅舒安美”。”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新闻推荐

公交车上的一幕

东至县至德小学406班欧阳佳烨指导老师:吴孝芳星期六,我和哥哥坐公交车回乡下,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公交车在一所小学的站牌...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