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家风馆重教奖学传扬好家风

池州日报 2019-06-14 07:54 大字

□ 记者 汪玉芳

6月6日,平天湖风景区,池州汪氏家风馆。60多岁的汪长富特地翻看了一下墙壁上的日历,随即打开抽屉,认真清点里面自制的红底喜报。每年到这个时候,他都会有这个习惯。

又到一年高考时,想到去年家族中本科生录取突破历史新高,老人的脸上难掩自豪。虽然相比市面上制作精美的奖杯和证书,他手里的东西显得有些简陋,但汪长富却将它们十分珍惜地捧在手心。作为一种传承和发扬,池州汪氏家风馆坚持重教奖学之风的故事,在老人的口中娓娓道来。

当天记者来到池州汪氏家风馆,刚进大门,墙壁上一个大而醒目的“家”字以及一副“好家风 传家宝”的字联映入眼帘,往馆里走,一排排汪氏家谱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汪氏家族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家风馆的会长汪水平和副会长汪长富老人,都是退休后来此义务工作的。据了解,自2016年创建以来,汪氏家风馆以新时代家风建设为抓手,致力于对汪氏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汪氏家族传统的《家规》《家训》等,新编了《汪氏家训》,家训从处国、处家、处世、处人、修身、养性、治家、育人、总训等九个方面立训,要求汪氏子孙践行“仁义礼智信”,倡导“忠孝德善廉”。

据了解,池州市汪氏宗亲(带配偶)近十万人口,由七八十支系组成,池州汪氏家风馆主要服务各支系修谱和以宗族名义开展的祭祀、慈善、公益等活动。汪水平告诉记者,汪氏家训中有不少优良家风,这些家风在汪氏子弟中代代传承,内容除了和睦邻里、与人为善外,有很多是教育儿孙成才报国和立志耕读,如“教有道,学有方,培志远,争荣光”等等。以往汪氏家族就有不少奖学的做法,虽然中间有过短暂的中断,但兴学重教的风气,却一直流传不衰。池州汪氏家风馆成立后,汪氏众多长辈决定恢复奖学的优良传统,此举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因此从2016年开始,家风馆就募集资金,成立专门的教育基金。

每年8月中下旬,家风馆就会组织报喜队,一路上锣鼓喧天为学子送上喜报、并发放奖学金。发喜报的当天,还邀请家长陪同学子一起来家风馆参观,让学子学习家族中“榜样”事迹,激励他们成长。三年来,家风馆共为19名学子送去喜报和奖学金。此外,对于家庭困难的学子,基金会还给他们筹集困难补助金。

谈到家风的影响,东至县花园乡的大学生汪亮深深受益。由于父母有残疾,家庭困难,汪亮从小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更上进,从小到大他的成绩在班级都是名列前茅,去年高考他以614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刚刚收到通知书的汪亮忧心忡忡,“家里一年的纯收入只有几千元,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问题……”得知汪亮的事情后,池州汪氏家风馆长辈们很心疼也很欣慰,除了给汪亮颁发了奖学金外,家风馆还为他发起了募资助学活动,短短三天内就帮助汪亮筹集2万多元的助学经费。“有了家族长辈们的关心和激励,我觉得自己不孤单了,以后也会更加努力,为家族争光。”汪亮说。

“我们汪氏一直坚持重教奖学,并把它写入汪氏家训当中。受这一传统的影响,子孙们十分勤学上进,人才济济,这也是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地方。”汪长富说,如今家风馆也希望通过这一举措鼓励更多汪氏子孙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报国。同时,他也希望能通过家风馆这个平台,对汪氏家风文化进行展览与诠释,通过挖掘宣传道德模范、“家风”榜样人物,让家风文化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让更多的汪氏子女从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中汲取精神力量。

新闻推荐

功能板块升级加速城市发展创新

池州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