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寒暄客套多了直言不讳东至“政协论坛”搭起民主协商大舞台

池州日报 2019-06-12 07:00 大字

□ 记者 邓柱

“城区金字牌农贸市场的菜价比周边的菜市场、超市都要便宜,为什么老百姓不到金字牌市场买菜?”“现在金字牌市场内硬件设施很好、环境整洁,但是路途较远,希望政府加快城区路网建设、合理设置若干中型零售菜市场。”4月29日,一场颇具“辣味”的座谈会在东至县金字牌农贸市场举行。这是东至县政协举办的第二十九期“政协论坛”,主题是“小菜篮,大民生”,3位市、县政协委员、10位来自基层一线的界别群众代表早早有备而来,论坛还邀请了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答疑解惑。

没有客套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论坛的录制时间持续了近一天,“政协论坛”参与者们走访了县城区的主要农贸市场,现场采访、实地访谈,摆问题、找原因、提建议。

自2011年以来,东至县政协至今已经举办了29次这样的“政协论坛”,高规格、真问题、说实话、求实效的举办方式,不仅使其成为政协履职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工作品牌,也促进了一大批民生工作的解决,赢得百姓叫好。

接地气:

协商议题精准聚焦,最大限度反映“民声”

“政协论坛”,其名称就让这个论坛的聚焦点一目了然:民主协商。翻开东至“政协论坛”往期目录,可以看到,每场论坛所关注的,都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工作。论坛的议题怎么定?东至县政协定了几个标准:党政关心、群众关切、委员关注。

为了让论坛更接地气、最大程度反映“民声”,政协委员常常需要到基层进行调研,同时,论坛每期都会邀请一些来自基层一线的界别群众代表参与讨论。

东至县尧渡镇居民方正就是这样一位群众代表。2011年4月18日,方正第一次报名参加了主题为“关注尧渡老河治理”的“政协论坛”。会上,方正直言不讳地反映了自己发现的问题:尧渡老河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上两岸的乱搭乱建,极大地破坏了县城的整体形象。目前,治理后的尧渡老河已形成“一河两岸、六园六色、三十六点”的基本空间格局,为打造现代亲水宜居园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政协论坛’让我们老百姓也走近了政协,让我们感到政协离我们很近。”方正说。

重协商:

发挥“众筹”智慧,寻求最大公约数

“能参加‘政协论坛’这样一些活动,多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效果很好,责任感也更强了。”东至县政协委员祝建成说。“政协论坛”之所以能吸引人,在于论坛的氛围很民主,大家提的问题尖锐却不刻薄,与会县直部门负责人的回应诚恳但不敷衍。

为了让自己的发言更“有料”,提供更多真知灼见,委员们常常在会前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如今的‘政协论坛’,少了寒暄客套,多了直言不讳,大家直奔主题、直指关键,既观点鲜明,也不乏针锋相对,剖析深、措施实,达到了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目的。”已多次参加论坛的东至县政协委员王桂娟说。

讲实效:

积极落实协商成果,委员“说了不白说”

“以前很难卖出去的野葛粉、干笋等山货摆在门口成了抢手货。”兰潭村村民张丰富高兴地说,尧(尧渡)葛(葛公)路修通后,来兰潭古徽道徒步的游客多了,“五一”三天坐在家门口收入600多元,“他家赚了更多,每天都是爆满。”老张手指着的是村里刚开的一家农家乐,他打算叫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回家开一家。老张村里的农家乐的火爆,正与“政协论坛”有关。

去年7月下旬,第24期“政协论坛”——“盼岭上花更艳”制作播出,主题就是探讨东至三条岭旅游资源如何开发与保护,助力全域旅游工作开展。

“如今,许多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都主动到政协论坛听取协商意见。”东至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说,对于一些委员、群众指出的特殊问题,一些部门甚至“现场办公”,立即查办。据统计,自“政协论坛”创设以来,除了县领导,参加过“政协论坛”的县直部门负责人有50多人次,市、县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有200多人次。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初,“政协论坛”共提出协商建议200余条,大大推动了相关民生工作的落实。

新闻推荐

扫码倾听政协“好声音” “东至政协”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本报讯自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畅通渠道,集思广益,及时传播政协声音,展示委员风采?东至县政协积极探索,经过精心筹备,“东至政协...

东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