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茅山披绿装 东至县创新探索森林防火见闻

池州日报 2019-02-19 07:54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赵传群 鲁琴)春寒料峭,驱车行驶在东至县洋湖镇北山村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放眼窗外,生长在群山间密密麻麻的喜树生物防火林带格外醒目。

“以前芭茅比较多,极易发生火灾,三年两头烧,自从种植了生物防火林带以后,好多年没有发生大的火灾了。”62岁的北山村宋山组村民程来苗高兴地说。

芭茅生长快,枯萎后很容易燃烧,一旦着火,很难扑灭,是森林火灾的首要隐患。洋湖镇高山村、北山村和金塔村有着2万多亩的芭茅山地,秋冬季节防火工作非常困难。

“打火都打怕了,怎样治火,做了很多的尝试。种植油茶失败了,种植木荷也失败了,原因是芭茅长势太快,阻碍了植物的正常成长。”洋湖林业站站长邓汉波介绍,2012年开始种植生物防火林,经过尝试生长速度快的喜树作为防火林的抚育树种,防火林成功抚育有效避免了火灾的发生,防火也由原来的被动打火,到如今的主动防火的转变。

防火林带的种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火问题,怎样创新方法将长满芭茅的石质山既有生态效益有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呢?“表本兼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达到把树栽上、把山绿上、把环境美化上,这才是最终目的。”洋湖镇副镇长胡学全介绍,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对1500多亩的石质山进行改造。

在洋湖镇高山村胡岭组,改造后的芭茅山上油牡丹长势喜人,山上种植了玫瑰花、枣树、桃树等多种花卉和果树,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去年的春天已经变成了花的海洋,原本无人问津的不毛之地变身如今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与洋湖镇毗邻的葛公镇是林业大镇,有着33万亩的山场面积,其中超过6万多亩是石质山地,大多数长满了芭茅,加之山高陡峭,并且山连着山,一旦发生火灾,火借风势,风助火势,很难及时扑灭。

为消除火灾隐患,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林农收入,葛公镇通过招商引资并结合林业项目工程实施,采取“公司+农户”模式改造芭茅山发展特色林业经济,目前已经流转土地2000多亩种植油茶。

“葛公有种植油茶的传统,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分析当地的土壤很适合油茶的种植生长,并且葛公油茶籽出油率高、油质好。油茶的经济效益比较高,油茶是常绿植物,能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既有一定的生态效益还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葛公镇林业站站长余兵旺说。

“东至县晨露仙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开始在葛公镇徽道村流转土地发展油茶种植,已经流转了1700多亩的山场种植了油茶,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油茶的种植规模。”东至县晨露仙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钱剑勇介绍,改造芭茅山前期的投入很大,油茶的管理和抚育需要大量的人力,目前公司已经投入300多万元。

“徽道村东家河老林场是出了名的防火重点区域,现在好了,防火压力不知道小了多少倍。”徽道村支书陈国正介绍,现在山场进行了流转,栽满了遍山的油茶树,油茶树形成了天然的防火林带,把原来的不得不死看硬守的重点区域变成了金山银山了。

“每亩投入在3000元左右,并且用工很大,是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很好的途径。同时葛公村在火灾重点区域发展油茶400余亩,全镇油茶的种植面积超过2000多亩,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全镇的油茶种植面积,让更多的百姓从中受益。”葛公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徐浩说,目前徽道村成功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种植油茶100多亩。

芭茅山是森林火灾的首要隐患,东至县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随着一批造林公司的投资开发,通过改造芭茅山,发展现代林业,全县茅草山面积逐年减少,森林火灾隐患大大降低,如今山变绿了,林业产业发展起来了,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新闻推荐

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去年全市共建成益农信息社249家

本报讯(记者倪晓春)近年来,池州市把信息进村入户作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加快实体农业的数据化、...

东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东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