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拓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的群众享有公平可及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综合尺度。一直以来,池州市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和财政投入,健全完善卫生与健康工作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导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秉承医者仁心传统,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有力保障了卫生与健康工作健康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公平可及便捷高效的卫生和健康服务。
从“破题”到“立柱”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拔寨
医改,公认的世界难题。怎样立足当前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不均衡的实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怎样既突出医院的公益性,又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保障医护人员待遇?怎样在逐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池州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完善制度设计,加强体系建设,强化机制保障,综合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去年,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卫生与健康工作汇报,市委深改组2次专题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市医改领导小组3次专题研究医改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研究卫生与健康工作19次,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6次调研医改等工作,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财政投入共计32465.7万元。
制定并全面推进《池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市儿童医院暨妇幼保健院主体工程完工,市人民医院外科楼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石台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东至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东至县中医医院、石台县中医医院竣工搬迁,市、县区域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成。区域资源加快共享,市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三大中心参数设置完成,并挂网招标,6家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正在配置相关系统软硬件,市、县互联互通进程加快。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成立了37个市级质控中心,二甲以上医院临床路径在全省排名稳步上升。创等达标提档升级,市三院升格为二级专科医院,全市30%的乡镇卫生院达二级综合医院标准,9家乡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一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14个乡镇卫生院完成特色专科建设。通过分步实施持续发力,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发展,“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基本构建。
出台《池州市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试行)》,申报了市人民医院“人才领航计划”“育才计划”、市疾控中心“婴幼儿喂养困难预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市三院“五行音乐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临床观察”等4个市重点人才项目。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和东至县“县管乡用”试点工作,10家公立医院和东至县15个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全部建立。
下放用人权、分配权、管理权,出台了市直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市直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市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实施方案,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薪酬制度改革和院长年薪制稳步推进。出台《池州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医院章程制定试点,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大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公立医院控费提质。去年,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达152个以上,医疗总费用增幅为5.95%,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
出台《池州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池州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为载体,以构建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共同体为目标,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优秀医疗人才双下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吸引人才到基层从医,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度,促进了基层造血功能、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此外,按照原单位性质不变、原有资产所有权不变、原有职工身份不变、原政府支持不变“四个不变”原则,通过引入优质社会医疗资源托管运营,探索出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全方位全周期新型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池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试点以来,家庭医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明显做实,医疗服务环境、签约履约质量、医护人员积极性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解决了健康档案“建而不用”、家庭医生“签而不约”、基层医改“推而不快”等问题。
弘扬中医国粹,扩大中医中药服务供给,落实中医药倾斜政策,激发中医药生机活力,实施中医药“四名”工程,培育中医药发展动能,加快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东至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青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等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组织西学中全科转岗、中医专科护理、中医骨干医师、中药炮制技术等培训,推进名师带徒“师承”工程,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去年,池州市1人被评为安徽省基层名中医,1人被评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
从“治病”到“健康”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提速
从“治病”到“健康”,池州市从民生关切着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多措并举,从“被动治病”到“主动保健”,用社会治理“大处方”推动基本公卫服务提质提速,为人民群众不断夯实健康之基。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池州市在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同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医改重要内容;采取“村组为点,乡镇为线,县区为面”的“点线面”扇形宣传方式,提高居民基本公卫服务知晓率;推行“工作实绩化,实绩分值化,分值资金化”绩效考核机制,打造出一套更完整的“治未病”体系和方法。
为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优,池州市一方面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建立调度、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在农村,引导县乡医疗机构与村卫生室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组成签约团队,实行“1+1+1”组合签约;在城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试点,引入“互联网+医疗健康”蓝卡模式。同时,畅通绿色通道,加大人才引进和财政投入力度以及信息化建设。此外,强化宣传引导,解决群众认知不高问题。据统计,去年全市签约46.8万人,覆盖率32.28%;有偿签约25.97万人,有偿签约率17.91%。
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池州市坚持“防”字当头,关口前移,大力实施“1232”工程,巩固血防成果,提升预防接种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两个能力,实施艾滋病防控、结核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三项干预,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区和省级卫生城市两个创建。同时,在加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力度过程中,开展医疗废物排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护卫健康”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学校、公共场所、计生服务机构等“三类机构”专项督查。
从“布局”到“升级”
大健康产业发展育出新业态
为做好健康+,池州市从大健康产业入手,积极推进医养综合体建设,在紧扣“养生+”和“体育+”过程中,突出与池州特色相符、与池州旅游相融、与供给侧改革相向“三相”发展定位,构建了养生、体育、健康食品、中医药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健康用品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和健康信息、健康中介服务两大辅助产业“6+2”产业架构,前端预防、中端治疗、后端康养的全周期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在合力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作路径方面,扎实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政府将9个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列为1号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设立了规模达15亿元的中安(池州)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
建立动态更新的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去年重点项目入库201个,总投资1132.4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续建项目30个,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9个,10亿元以上储备项目21个。在打造生态养生中心方面,石台富硒氧吧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试验),池州东部产城融合创新区开工建设。在打造禅修养生中心方面,九华山健身瑜伽基地落地运营。朱备禅修小镇入选中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在打造户外运动中心方面,举办了杏花村文化旅游节、杏花村龙舟嘉年华和池州国际马拉松。
在倾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中,池州市以国家首批医养结合工作整市试点为契机,构建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居家巡诊“五种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池州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全市67家公立养老机构建成医务室的47家,23家150张床位以上的全部设立,其中16家配备了康复设备。九华山健康文化园、东至县中医院养老服务中心获批安徽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机构。
除“病根”拔“穷根”
健康脱贫工程打出组合拳
按照“保是重点、治是关键、防是根本、提是支撑”的总体思路,池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机制,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健康脱贫工程。
狠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救治三个精准,确保了健康脱贫政策全面覆盖。对因病致贫贫困对象,逐户、逐人、逐病种核实,摸清底数。在精准识别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区分大病、重病、慢病,分类进行管理。对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干预,对大病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引导患者理性就医,实现县乡村分级诊疗。去年,全市贫困患者住院和慢性病补偿比例分别达87.5%、96%;农村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9646例,已救治9556例,救治率99.1%;贫困患者住院和慢性病补偿比例分别达87.5%、96%。
突出商业保险、政府兜底、便民惠民三个补充,确保贫困人口存量减增量控。贵池区财政安排1040万元,为非贫困人口省内就医和贫困人口省外医疗机构就医购买综合医保补充商业保险,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增量问题。各县区进一步加大政府兜底保障力度,对贫困人口罹患44组重大疾病和15种专项救治疾病,确保其个人自付比例低于10%,有效减轻重病贫困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开展行动不便贫困慢性病患者送药上门服务和重点贫困村等特殊困难群体医疗巡诊工作,切实提高贫困患者获得感。
以“融入”促“创新”
计生转型发展落地见效
顺应新时代背景下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深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更加注重服务管理,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
在转型发展实施路径方面,出台了计划生育转型发展新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进“24523”池州特色转型发展新机制,在贵池区试点基础上,将融入大卫生、大健康作为重要理念,将“增进家庭健康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发展主线,将“三个转变”作为转型方向,将“解决生育健康服务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作为着力点,牢牢把新时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锁定在转型发展、提升水平上来,有力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一乡一村、一村一新”示范点建成36个,在建17个。在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计划生育服务”,启动了“池州市健康家庭一卡通系统”建设,全面落实网上办事、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等“一次登记、全程服务”便民措施,实现了计生、妇幼、计免数据共享。
为优化服务关爱家庭发展,池州市健全了政策界限明确、资格确认精准、资金发放便捷、监督保障到位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计生特扶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对一”联系帮扶制度三个全覆盖;拓展全面两孩政策服务领域,完整生育周期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链条,扎实推进家庭发展“十百千”工程,加大母婴室、家庭发展、老年日间照护中心建设;实施免费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项目。去年,全市共确认各类计生奖励优惠对象27.56万人次,兑现奖励5088万元。创成2家省级新家庭计划示范单位,20家省级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示范单位。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建成独立母婴室25个,用人单位女职工休息哺乳室17个。
以“计生协会+”为平台,探索流动人口计生协、党支部、民非组织和工作站“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倾心打造具有池州特色的订单式知情服务、预约式温情服务、上门式亲情服务、定点式热情服务、超前式真情服务,关怀生育文化、关怀生殖健康、关怀家庭发展、关怀均等服务的“五情服务”和“四关怀”优质服务品牌,扎实推进“新市民健康行动”。人口健康基金救助计生贫困家庭、助学成才、健康关怀和家庭发展促进等2400余人,发放救助金171万元。新建省级驻外联合会1个、省级联合会分会2个、市级联合会7个、县级流动人口计生协和党支部20个。
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保障、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公立医院改革、互联网医疗、医疗能力提升等卫生健康政策、制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可以看到,这些年,池州在缓解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如今,在更加开放、更加创新的环境下,如何让群众看好病、如何满足群众医疗服务优化升级需求,池州正在“跑”出健康中国的加速度。
新闻推荐
□通讯员赵传群12月18日早上七点半左右,伴随着紧急的救护车警报声,第一位患者成功转运到中医院新院区。承载着东至人民的热...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